行业反内卷显成效,光伏概念股集体反弹!
其中,光伏ETF(159857)今日上涨,11月以来涨幅9.03%,领涨ETF市场。
2023-2024年,这个曾经被誉为"黄金赛道"的行业,在产能过剩、价格战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艰难地进行产业升级和市场出清。
2025年,随着供需格局的改善、政策支持的加码以及技术创新的突破,光伏行业正迎来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投资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01、 价格反弹
光伏板块集体走强,最直接的驱动因素,是价格上涨。
上游原材料方面,多晶硅价格在2025年上半年触底后,于第三季度开启强势反弹。
以关键的N型硅料为例,其价格从2025年6月底的 3.44万元/吨附近持续拉升,到7月底已涨至4.71万元/吨左右。
这意味着在短短一个月内,涨幅约37% ,整个7月的累计涨幅也达到了30%的水平。
目前,最新价格已经突破5万元/吨。
在硅料涨价的成本推动下,中游的硅片和电池片价格也随之联动上行。
以主流的N型G10L(182mm)硅片为例,其在7月最后一周的成交均价周涨幅就达到了9.09%。从整个7月来看,硅片价格的月度涨幅普遍超过20%。
M10尺寸的N型TOPCon电池片在7月内价格也出现了明显上调,涨幅在 6.7%至8.7% 之间。到了9月中旬,头部企业的报价已进一步调涨至 0.32元/瓦的水平。
相较于上游的剧烈波动,直接面向电站客户的组件环节涨价幅度相对缓和,但同样确立了止跌回升的趋势。
根据市场统计,2025年9月国内TOPCon双玻组件的定标均价约为 0.715元/瓦。相较于7月份的价格,涨幅约为 3.6%。
尽管组件涨幅不如上游迅猛,但有研究机构基于供需格局的改善,预测2025年第四季度全球组件价格可能迎来约9%的上涨。
2025年这轮价格上涨,核心驱动力是政策强力干预与市场自身出清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家层面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加速了落后产能出清;而价格跌至冰点后引发的供给收缩,则为反弹创造了条件。
这标志着光伏行业正尝试走出“全行业亏损”的恶性循环,步入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价格反弹,也反映出市场对光伏行业“反内卷”的乐观预期。
另外,政策层面的利好还在持续,目前正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据透露,多晶硅行业或迎大整合,筹划中的《联合体》平台拟成立700亿元规模基金,通过“承债式”收购撬动杠杆。
自上半年多晶硅收储消息传出以来,行业联合产能整合已酝酿半年,多晶硅价格自7月低点已大幅反弹。
02、 业绩兑现
更为直观的数据,是光伏企业的最新业绩。
其中,以逆变器和储能为代表的板块逆势高增,而主产业链则在价格触底后,普遍进入“大幅减亏”的修复通道。
举几个行内龙头公司的例子:
阳光电源业绩最为亮眼,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强劲双增长。25Q3营收达到228.69亿元,同比增长20.83%;净利润高达41.4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7.04%。前三季度累计营收664.02亿元,净利润118.81亿元,增幅均超过30%;
隆基绿能25Q3虽然仍录得8.34亿元的亏损,但相较于去年同期,其亏损额已大幅收窄约48%,前三季度营收为509.15亿元;
特变电工25Q3营收微增0.31%至245.66亿元,但净利润暴涨81.51%至23亿元,前三季度净利润54.84亿元,同比增长27.55%;
TCL科技25Q3净利润为11.6亿元,环比增长33.6%;前三季度总营收1359亿元,同比增长10.5%,净利润30.5亿元,同比近乎翻倍(增长99.8%);
通威股份25Q3营收240.91亿元,净亏损3.15亿元。不过,其亏损额同比收窄了62.69%;
正泰电器25Q3营收167.77亿元,净利润16.25亿元,同比增长3.12%。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41.79亿元,同比增长19.49%,在行业波动中保持了难得的持续盈利能力。
这些业绩增长数据,印证了光伏行业已触底反弹,进入修复期。
另外,根据最新披露的持仓数据,各类机构资金正在重新配置光伏板块。
北向资金2025年三季度,北向资金净流入光伏板块达到85亿元,结束了连续六个季度的净流出。其中,隆基绿能获净买入28亿元,阳光电源获净买入15亿元,通威股份获净买入12亿元。
公募基金主动偏股型基金对光伏板块的配置比例从一季度的1.2%上升至三季度的2.1%,虽然仍低于历史高点的5%,但回升趋势明确。其中,技术领先型企业和逆变器环节最受青睐。
ETF资金流入光伏板块延续强势,wind数据显示,光伏ETF(159857)上一交易日(11月7日)单日“吸金”1.5亿元,居全市场同类产品第一。今日再现1.23亿份大额申购。
当然了,业绩反应的已经是过去式,而投资更加关注的,是未来。
光伏行业未来的增长驱动力又在哪呢?
03、 未来驱动力
长期来看,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依然很大。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发电量43%,光伏发电将超越水电成为第一大可再生能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AI革命对于电力的需求,相当巨大,单靠传统能源(煤电、水电),显然是无法满足的,这也是各种新型能源,甚至核电等技术加快发展的底层逻辑。
而作为全球能源转型主力的太阳能,预计未来5-10年,仍将维持主力地位。
不过,要说最直接的驱动力,依然离不开“反内卷”三个字。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反内卷”政策,给光伏行业带来的是根本性的变化,其核心影响在于引导行业从恶性价格竞争转向高质量价值竞争。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光伏产品的价格的逐渐回归。
通过治理低价倾销等无序竞争行为,多晶硅、硅片等主要环节的产品价格已逐步脱离“白菜价”的困境,开始回归到覆盖成本并体现合理利润的区间。
根据市场数据,多晶硅价格在2025年第三季度已回升至综合成本线之上,这一变化为整个产业链的盈利修复奠定了基础。
在政策引导下,头部企业也展现出更强的自律性,主动放缓扩产节奏,甚至关停部分低效产能,显著改善了市场的供需格局。
如11月国内多晶硅产量预计接近12万吨,环比10月较大幅减少,川滇地区停产产能较多;11月组件排产预计下降,上周已有部分组件企业下调开工,本月组件产量预计将减少接近2GW;上周国内高纯石英砂企业已开始适当减产,国内近期冷修产线增多,11月国内玻璃产量较预期有所下降,等等。
更重要的是,“反内卷”政策正在重塑行业的创新发展生态。
随着价格战的降温,企业得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中。目前,行业资源正加速向BC背接触电池、钙钛矿等前沿技术领域集中,推动着"去银化"等降本技术的突破。
这种转变使得行业的竞争焦点从单纯的价格比拼,转向了技术、产品和全球布局的综合实力竞争。
“反内卷”政策对光伏产业的影响远未结束,它正在重塑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
接下来,整个行业可能会朝着更健康、也更残酷的方向发展:劣质产能会被加速出清,而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将迎来新的黄金期,这些改善最终会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资本市场的估值上。
目前,主要光伏龙头公司市盈率大多维持在20-30倍,算不上特别低,不过低于2021年行业高峰期的50-60倍,当然也有一些公司尚未扭亏。
与其他热门科技成长板块过高估值(40-60倍)相比,光伏板块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04、 结语
综合来看,光伏行业在2025年正处于周期底部反转的关键时点。
在估值回归理性、业绩拐点显现、政策环境友好、技术迭代加速、资金重新流入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下,光伏行业正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
当前,光伏板块整体的估值,以及成长性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这也是吸引资金流入的核心原因。
从投资的角度看,市场的焦点,依然是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各项经营数据、财务数据健康的优质公司,有能力跟进并适当布局新技术方向的潜力公司,等等。
总的来说,就是竞争力强劲的公司。
在中证光伏产业指数成分股中,可以找得到这些公司的身影。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覆盖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权重股包括阳光电源、隆基绿能、特变电工、TCL科技、通威股份、正泰电器、TCL中环、晶澳科技、德业股份、天合光能等公司。
光伏ETF(159857),是深市跟踪中证光伏产业指数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ETF,截至2025年11月7日,最新规模为26.87亿元,最新份额达29.36亿份,均位居深市同类标的第一。
天弘中证光伏产业(A:011102;C:011103),为场外投资者投资光伏产业提供工具。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数据来源:wind;规模、资金流截止时间:2025年11月7日,涨跌幅截止日期:2025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