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贾鹏虎 通讯员 马豪杰
南乐县作为仓颉故里、耕读名邑,自古以来便被誉为一方乐土。近年来,该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本地深厚的“仁爱礼义、重德尚和”文化底蕴,以“乐调万家,和美南乐”为核心理念,创新打造“乐和南乐”区域调解品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实质化解,走出了一条文化引领、治理有效、群众满意的善治之路。
文化融调解 “乐和”理念润民心
南乐县坚持以文化人、以和润心,将“乐和”理念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筑牢善治根基。同时,深入挖掘“仓颉造字”“目连救母”“文庙六尺巷”等本土文化中的“和”元素,系统融入调解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乐和”调解文化。例如,在“仓颉解字化干戈”活动中,调解人员通过解析“和”字甲骨文,引导村民共护和谐家园;在“目连戏里悟孝悌”活动中,调解人员借助传统戏曲唤醒亲情,化解家庭矛盾。
同时,全县围绕“乐和南乐”区域调解品牌,打造了一批特色调解平台:以“乐”为名,建成“乐先枫”“乐邻舍”“乐言堂”等12个面向群众的调解室;以“和”为名,建成“秀菊家和”“田畴和事”“金和”“法和”等8个面向行业部门的专业调解室,打造“专业作秤,仁心为砣”的调解风景线。
为从源头预防纠纷,该县推动“乐和”文化进村规、入家训,融入基层治理各环节:成立村级德善互助合作社,对因病、因灾致困家庭进行救助;建立家庭和谐档案,开展“一老一小一巾帼”帮扶活动,建成“童伴之家”6个,帮助儿童151名;开展技能培训6次,覆盖妇女1500余名,帮助200余人就近就业,提升了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多元强机制 “乐和”解纷更高效
该县通过构建多元参与、数字赋能、机制联动的调解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提质增效。该县对县综治中心实施扩建升级,扩建后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同步打造“乐和驿站”,推动“四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在全县12个乡镇高标准建设综治中心,整合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多部门资源,形成“线上受理、线下联动、全程跟踪”的闭环机制,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截至今年8月,该县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共接待群众1201人次。
该县还建强县、乡、村三级调解网络,整合专职调解员、行业专家、“五老”人员、乡贤、法律顾问等多元力量,建立“专职+兼职+志愿者”协同发力的调解队伍。目前,全县共有县、乡、村三级专职人民调解员364名,实现矛盾纠纷在群众家门口化解。
在机制创新方面,该县依托“周排查、月研判、季总结”机制,结合网格化管理和数字化平台,建立健全“八调联动”机制,深化“三省四县”边界联调机制,定期组织联席会商,协同处置跨界纠纷。今年以来,全县共排查调解边界矛盾92起,预防“民转刑”案件6起,有效促进了省际边界地区的和谐稳定。
治理有深度 “乐和”成效显担当
该县推动调解工作目标从案结事了向人和心解深化,不仅注重化解矛盾,还注重情感修复与社会关系重建。在该县“秀菊家和调解室”,曾有一对离婚纠纷当事人在接受调解后和好如初,送来锦旗表示感谢,成为“乐和”调解温暖人心的生动写照。
通过“八调联动”“边界联调”等机制,该县有效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赢得了群众信任。该县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持续位居全市前列,先后9次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
农村产权纠纷调解助力乡村振兴,经济纠纷调解优化营商环境,跨省联动机制促进区域协同……调解工作的提质增效,也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今年上半年,该县签约落地重点项目17个,总投资76.1亿元,“乐和南乐”区域调解品牌正成为省际边界地区兴业高地与投资乐土的亮丽名片。
上一篇:印度24岁轮奸案受害女性 法庭外遭代理律师强奸 谎称庭外调解,骗女孩到酒店 目前律师被拘留,逃跑时还摔断了腿
下一篇:王菲肖像被移接至他人身体之上,用于某品牌宣传海报,经纪人声明:将采取法律措施,维护王菲合法权益,并追究牟利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