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并不是不模仿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反而秦国的军功制度是模仿六国而来。
战国时期到来后,魏国率先变法,重用人才,尤其是非贵族出身的人才,魏国因此迅速崛起。
魏国李悝变法的威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其他诸侯国为了生存和发展,也纷纷效仿魏国,只是各国侧重点不一样,效果自然也不一样。
我们先来看下率先变法的魏国,采取的变法内容和成果。
01
李悝变法在政治上废除了世袭贵族的特权,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原则选拔人才治理国家。
在经济上,推行“尽地力之教”,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实行“平籴法”,在丰年收购粮食储存,荒年平价卖出,以稳定粮食价格。
在法律上,制定了《法经》,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以法律形式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率先变法产生的效果是显著的,变法让魏国在战国初期率先强盛起来,成为当时的强国,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
02
吴起逃到楚国后,楚国掀起了吴起变法,主要变法内容是,明确法规、审定命令,裁减官员,废除疏远王族的供养,打击旧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在军事上,加强军队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
吴起变法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使楚国出现了“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北却三晋,西伐秦”的强盛局面。
03
韩国进行了申不害变法,主要强调君主运用权术来驾驭臣子,建立了一套考核、监督百官的制度,加强君主集权。
同时,整顿军备,提高军队战斗力。
申不害变法后,韩国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逐渐富裕,国家实力有所增强,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了“国治兵强”的局面。
04
齐国在齐威王时期,任用邹忌进行改革,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奖励贤臣,惩罚奸吏;广开言路,鼓励臣民进谏。
在经济上,发展生产,改进农业技术。
在军事上,加强武备,建设强大的军队。
齐国变法让齐国的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成为东方强国,出现了“诸侯东面朝齐”的局面。
05
赵国变法稍晚,在赵武灵王时期,进行了胡服骑射,主要是改革军事,命令军队采用胡人的服饰,学习骑射技术,组建骑兵部队。
胡服骑射让赵国军事力量迅速强大,拓展了领土,增强了赵国在战国时期的竞争力,成为当时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强国之一。
06
燕国在燕昭王时期进行了改革,燕昭王筑黄金台,广招天下贤才,比如乐毅、邹衍等人。
在政治上,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在军事上,加强军队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
经过改革,燕国一度强盛,乐毅率领燕军攻破齐国,占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报了齐国伐燕之仇。
最后,我们再来看下秦国的商鞅变法。
07
在经济上,废除了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在政治上,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进行管辖。
在军事上,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08
可以看出,六国都有不同侧重点的改革变法。
齐国、燕国都是通过明君发起的,随着国君的更换和人事变迁,变法产生的效果逐渐消失。
楚国的吴起变法在楚悼王去世后,也因为吴起被杀,不能持续。
韩国变法强调通过君主的权术,驾驭群臣来实现民富国强,同样会因为人事变迁而改变。
魏国变法是各国变法始祖,但变法不彻底,权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阻挡有才之士的上升通道,魏国很多人才跑到别国反过来威胁魏国。
比如跑到楚国的吴起打败魏武卒,打破了魏武卒不可战胜的神话;孙膑跑到齐国,经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重创魏国实力;商鞅跑到秦国,助力秦国崛起后首先向魏国发难。
赵国胡服骑射侧重于军事,经济上改革比较少,形成军力强经济跟不上的局面,最终长平之战本是本土作战的赵军却首先扛不住消耗,换掉廉颇追求取胜,结果全军覆没元气大伤。
秦国的变法比较彻底,商鞅变法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层面全方位变革,持续时间长,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虽然商鞅最后被车裂,可变法却保存了下来。
09
六国看到秦国的威力后,并不进一步改革军功制度,主要是牵扯到利益太多,首先就要拿国君和王室开刀,不到不到存亡关键时刻,明君也不愿意痛下决心。
魏国不敌中山促使魏文侯变法,赵国屡屡受挫于胡人而胡服骑射,秦国遭受魏国不断打压而商鞅变法。
只有真正的感觉到痛了,又恰逢明君,才会壮士断腕、痛彻前非。
所以,秦国军功爵制度对军队战斗力的提升人尽皆知,但让掌权者损失自己眼前利益割肉给别人吃,谁也不愿意。
他们也知道长期下去可能会灭亡,但都认为自己不是那个最先灭亡的,就让别人冲在前面吧!
所以,让六国照搬秦国改革变法,难如登天。
对此,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