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助三边委员会举办的2025年三边委员会亚太地区组会议7日在北京举行开幕式。三边委员会中国组主席、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表示,挑战或取代任何其他国家,从来不是中国的外交政策目标。
崔天凯在开幕致辞中说,今年是二战结束暨联合国成立80周年,战后国际秩序大体上行之有效,同时也常常不能完全达到人们的期望,因此需要一些改革、振兴与重构。但从两次世界大战中汲取的教训仍然有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仍然有效。
11月7日,2025年三边委员会亚太地区组会议在北京举行开幕式,三边委员会中国组主席、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致辞。 白波摄
“如果亚洲要承担起某种全球责任,那就是维护这些原则。如果亚洲要在未来的世界秩序中扮演任何角色,那就是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崔天凯说,亚洲不仅有义务扮演这样的角色,也完全有能力和资格担当这样的角色。过去几十年,亚洲总体维持了本地区的稳定与和平。尽管存在一些冷战遗留问题和地区国家间的争端,但亚洲在减贫和实现经济繁荣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他指出,亚太地区现在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以灵活务实的态度在区域合作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亚洲强调并专注于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而不是夸大分歧;寻求和谐而不强求一致。世界其他地区可以学习借鉴亚洲的经验。中国是全球南方和亚太地区的一员,将坚持联合国原则、人类共同价值和亚洲的文化与智慧。
崔天凯说,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旨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正在进行“十五五”规划,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通过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开放,实现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增长,实现全体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国也乐于向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全球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外交政策的总体目标是与各国共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我们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崔天凯说,挑战或取代任何其他国家——其中或许特别包括美国——从来不是中国的外交政策目标。寻求全球霸权或主导地位,过去不是、将来也永远不会是中国的外交政策目标。损害任何其他国家的合法利益也从来不是中国的目标,无论中国与之可能存在何种争端。这是指导中国与其他国家双边政策的基本思路,也是指导我们看待全球秩序的最佳思路。
三边委员会亚太组主席新浪刚史说,近期中美元首会晤的积极成果带来了广泛的乐观情绪,希望紧张局势的缓和趋势能够持续。中国在构建21世纪国际新秩序中扮演关键角色,此次会议在中国举办具有深远意义。尽管大国竞争日益激烈,但各国间的经济纽带依然牢固并深度融合,各方必须展开对话,而北京正是重申这一理念的最佳地点。
三边委员会由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发起,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于1973年创办,现有43个成员国、400余位成员,设北美、亚太、欧洲三个地区组。本次亚太地区组会议为期三天,聚焦“有争议的秩序与亚洲的全球责任”,将探讨国际秩序变革、特朗普2.0与亚洲、亚太经济、亚太地缘政治、人工智能等议题。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