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滁州10月31日消息(记者徐秋韵 通讯员苗竹欣)双十一大促期间,电商企业迎来了销售高峰,在位于来安县张山镇的滁州市滁谷食品有限公司销售部办公室,员工们的手指在键盘上不停飞舞,与线上顾客进行交流,电脑旁的打印机“哒哒哒哒”响个不停,不断地吐出一张张订单。“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稳定的客源,每天订单都在5000单以上。”企业负责人高一军说。
“我们企业起步于开在半山腰的淘宝服务站,第一笔启动资金,就来自于政策扶持。”谈及自己返乡创业的经历,高一军打开了话匣子,2017年,来安县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县商务局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党支部主动对接,帮助他申请了五万元电商扶贫补助金,正是靠着这笔补助金,他回到张山镇罗顶村,开了一间淘宝服务站,销售当地的农产品。
“从一间小小的淘宝服务站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离不开政府的帮助。”高一军回忆道,淘宝服务站开张后,销量不错,利润却很低,于是他萌生了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的想法。加工需要场地,了解到高一军的需求,张山镇政府帮助他申请了建房证,盖起了新厂房。2018年4月,高一军注册成立了徽粮人家食品加工厂,将当地农民送来的花生、芝麻、豆子等农产品加工成花生酱、芝麻糊、芝麻油、芝麻酱、五谷杂粮粉等养生食品,不仅身价大涨,畅销程度也远远超过了高一军的预料。很快,罗顶不足700平方米的生产经营场所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寻找新的场地扩大生产规模成了高一军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在高一军为场地问题发愁的时候,当地政府又送来了“及时雨”,他们第一时间上门,协调解决场地问题,促成企业与仰山、倒桥两村达成共建协议,整合闲置场地2400平方米,用于企业厂房搬迁和扩建,2020年12月底企业顺利搬迁至位于仰山村的张山镇电子商务产业园内继续发展。2400平米的厂房给了高一军大展拳脚的舞台,搬迁到产业园后,企业稳步发展,2024年,销售额达到了8000万元。
“企业的成长也在反哺着我们当地经济。”仰山村党总支书记刘海燕介绍,企业入驻产业园后,通过厂房租金、项目分红等方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左右;先后为400余名当地村民提供临时就业岗位,定向用工15人,年均收益4.2万元;带动180余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回收农产品5.2万斤;定期免费开展电商培训课,为农户、返乡青年提供直播带货、品牌运营等实用技能教学,孵化8名脱贫户成为电商从业者。
“双赢”的背后,是当地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与服务保障。该县打造“来·安心”创业服务品牌,从政策扶持、人才培育、服务保障等多方面精准发力,构建起全链条创业支撑体系。
该县创新推出“政银担”协同发力模式,以低费率、广覆盖的“创业贷”为创业者纾困解难。创业者最高可申请400万元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小微企业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可获5000元创业补贴,2023年以来,来安县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2.9亿元,惠及制造业、现代农业、商贸服务等多个领域的830户创业主体,县财政累计拨付贴息资金934.75万元。
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组建由行业专家,创业能手组成的“创业导师团”,与安徽农业大学、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定制化培训,2024年以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672人次,电商专项培训60人次,发放培训补贴103.92万元。
建设4个省级青年创业园,开辟返乡创业“绿色通道”,开通“创业服务专线”,安排专人对接答疑,通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搭建对接平台,依托县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实现政策信息“一键直达”,让创业者少跑腿、好办事。各级党组织主动靠前,为漂泊在外的来安人精准“指路子、开方子、搭梯子”,县电商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以党建引领电商服务提质增效,依托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农村电商企业、创业个人精准提供电商咨询、技能培训、企业孵化、抖音短视频运营等全链条服务,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让越来越多的游子对返乡发展充满信心。2024年,全县获贷创业主体创造就业岗位超800个,2025年前7个月新增就业岗位2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