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兰锋 通讯员宋明英)近日,朔州市朔城区人民法院速裁团队妥善调处一起涉企买卖合同纠纷,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让“两难”变“双赢”,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2024年,原告甲公司与被告乙公司签署设备买卖合同,甲公司按约供货,但乙公司仅给付部分货款,尚欠180余万元未支付。甲公司多次催要无果后,将其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张慧接收案件后,首先分别与原、被告双方的诉讼代理人进行了电话沟通,初步了解双方的诉求和争议焦点。随后,张慧仔细查阅了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供货凭证以及付款记录等相关证据材料,确认了案件的基本事实。
在前期工作完成后,张慧组织双方当事人到法院调解,面对当事人的分歧,法官耐心疏导,为双方算法理账、情理账、成本账。针对乙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暂时无力支付剩余货款的情况,张慧建议乙公司制订具体的还款计划,明确还款的时间和金额,以显示其解决问题的诚意。同时,她劝说甲公司考虑乙公司的实际情况,适当延长还款时间。
最终,经过几轮磋商,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至此,该买卖合同纠纷得到圆满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