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要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综合优势,坚持定位差异化和功能协同化,以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支撑中小企业成长壮大。”10月29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全球经济重构中的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分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公众公司监管司一级巡视员商庆军发表题为《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市场功能强化规范监管 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主旨演讲。
在他看来,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北交所和新三板需要持续深入研究此类企业的特点、发展规律和资本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制度机制和产品服务的适配性。同时,要重视市场动态平衡,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此外,要积极引导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更多地方设立专项基金参与市场建设,壮大专业投资者群体。
“专精特新”主阵地成型,北交所释放创新动能
“北交所正成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在演讲中,商庆军介绍说,北交所自设立以来,正逐步形成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目前,北交所280家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八成,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高达53%,已构筑起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阵地。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达4.5%,远高于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超八成公司实现盈利,净利润中位数约1500万元,展现出“创新驱动增长”的良性态势。与此同时,北交所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约50亿元,多家企业实施股份回购,投资者获得感持续提升。
与之相对应的是市场各方参与热情明显高涨,合格投资者较2024年初增长40%。今年上半年北交所日均成交近300亿元,市场活力、吸引力日益增强,生态持续向好。
“北交所和新三板的改革不是孤立推进,而是系统性工程。”商庆军说,从专精特新指数的推出、证券代码的统一切换,到优化再融资制度、落实“并购六条”,一系列改革举措共同构筑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培育体系。这一体系的目标是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进得来、融到资、发展好”的制度化环境。
构建“接力式”服务体系,北交所与新三板协同发力
商庆军在演讲中还表示,要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强化北交所、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联动协同,打通创新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资本成长路径。
“北交所和新三板要持续深入研究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律和融资需求,不断提升制度与产品的适配性。”商庆军说,一方面,证监会将进一步完善北交所发行上市机制,科学用好第四套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优化创新属性披露要求,支持前沿科技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助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同时,也要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补链、稳链、强链”。
另一方面,新三板的“苗圃”功能将进一步强化。未来将优化准入制度、完善分层安排、提升挂牌公司质量,突出“培育、规范、服务”三大功能,增强市场活力。
“我们要推动形成层层递进、上下联动、头部反哺、底层助推的良性发展格局。”商庆军表示,将进一步促进北交所与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互联互通,打造“接力式”资本市场服务链条,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从孵化到上市的无缝衔接通道。
培育“耐心资本”,积极引导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
在改革创新的同时,商庆军特别提到,要“重视市场动态平衡,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他表示,证监会将把提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摆在更突出位置,坚持北交所发行上市常态化,完善“全链条”发行监管安排,压实各环节的把关责任,保障市场稳定运行。
同时,将研究优化新股发行制度,稳步扩大做市商队伍,为市场提供更多参与机会和投资便利,增强北交所市场流动性和价格发现功能。
“要积极引导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更多地方设立专项基金参与市场建设,壮大专业投资者群体。”商庆军指出,证监会将聚焦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卡点堵点,精准发力、畅通循环,引导更多坚持“长期主义”的资金投向创新型中小企业。
在监管层面,他表示,“严监严管”将是北交所发展的必答题。证监会将聚焦规范、创新、回报、追责四个关键环节,强化信息披露监管,督促公司提升治理水平,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严厉打击,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跳出市场看市场。”商庆军提出,证监会将加强与相关部委的监管协同,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的优质中小企业发展。同时,将深化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北交所与境外交易所的合作交流,引入更多国际“活水”,助力中国创新企业融入全球资本生态。
责编:王时丹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