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事关千家万户的福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家政服务市场需求加速释放,与此同时,家政人员“请不起、请不到、不放心” 等痛点也愈加凸显。如何推动家政服务这个朝阳产业“提质升级”,为美好生活添彩?
10月29日召开的南京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提请审议《南京市家政服务条例(草案)》的议案。
全国人大代表、高级家政服务员高华瑞(中)在公司给员工开展家政服务员培训 盛建 摄
家政行业急需立法保障和引领
据不完全统计,南京目前存续的各类家政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约9万人。家政服务业发展较快,但总体处于“低小散弱”的初级阶段,称心如意的家政服务“找不到”,服务管理“不规范”,各方权益“难保障”等矛盾问题依然存在。
从事家政行业已16年的廖广丽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普通的家政员做到了高级家政服务员,并被评为南京市商务窗口群众满意服务明星。“平时与姐妹们聊天时发现,其实大家的想法都一样。”廖广丽说,希望在权益保障、职业技能提升方面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大家的信心也更足。南京快易洁家政服务公司总经理夏宁,扎根家政服务业24年,也有着同样的感受,“政策支持、管理平台的建立、矛盾纠纷的解决等都要规范,这样行业才能更好发展。”
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基于发展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予以引领和保障,提升家政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南京家政行业发展的活力。
南京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图为大会全景
推动民生立法反映民情民意
今年3月,《条例》被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列为今年的立法项目。作为条例的一审委,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会同市人大法制(工)委、市司法局和市商务局,形成“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全面梳理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调研南京市家政企业及社区网点,深入了解本市家政服务行业实际,并召开了行政相对人、相关部门、专家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为完善条例相关内容提供有力支撑。
江苏省家庭服务业协会秘书长曹阳也表示,希望《条例》着眼于南京行业发展的实际,在建立家政管理服务平台、发挥协会作用等方面有所突破,为加强行业监管、推动行业自律、赋能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位于南京建邺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资料图
厘清管理边界权责更加明确
记者看到,提交常委会审议的《条例(草案)》共三十三条,在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权益保障、强化发展促进等方面有着鲜明的南京特色。
《条例(草案)》拟明确,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家政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政策制定、行业管理等工作,厘清相关部门管理边界,明确家政服务协会要发挥行业指导、服务职能,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通过明确各部门和组织职责,形成促进行业发展的合力。
在权益保障方面,《条例(草案)》拟要求家政服务机构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履行查验告知义务;拟规定家政服务人员如实告知信息、参加体检、遵守职业规范;拟明确消费者的知情权,要求消费者为家政服务人员提供工作生活条件、按时付费等;拟通过对三方权责的明确,有效平衡各方利益,构建公平、安全、互信的服务关系。
助力家政服务行业转型升级
《条例(草案)》还拟鼓励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家政服务相关的科学研究活动,鼓励家政服务行业组织、家政服务机构参与标准化工作。拟支持依托社区服务设施开展家政服务,支持家政服务机构员工制转型、数字化转型。力争通过政策引领,助力家政服务行业从“小、散、乱”向“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现代产业转型升级。
《条例(草案)》还拟在行业技能培训,技能认定等方面作出规定,进一步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人才,激发市场活力。 通讯员 徐佳 肖日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视频 薛玲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