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蕾)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老年群体权益保护成为民生关注重点。近日,北京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法院涉老民事审判工作情况。北京高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靳学军介绍,去年1月至今年8月,北京法院共受理各类涉老民事案件41389件,审结38287件,收案、结案数量均呈稳步上升态势,涉老纠纷向网络消费、投资理财等新兴领域延伸。
相关数据显示,在涉老民事案件中,合同类纠纷、婚姻家事类纠纷、侵权类纠纷数量较多,其中合同类纠纷占比不断攀升。从案件反映的问题看,传统婚姻家事领域中,老年人婚姻自由易受子女干预、财产权利易被家庭成员剥夺控制、遭受身体及精神暴力偶有出现,空巢老人情感关怀缺失、失能老人财产处置“被代理”“被支配”等风险日益凸显。养老服务领域,部分养老机构存在利用格式条款减免责任、服务“缩水”、收费不退等乱象,以及内部管理与应急机制不规范、设施隐患、居家护理人员培训不足等问题,导致老年人人身损害事件频发。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北京法院秉持“如我在诉”司法理念,构建起“专业审判+适老服务+多元解纷”的全方位涉老权益保护体系。在专业审判方面,组建专业审判团队,聚力涉老审判专业化建设,如朝阳法院打造涉老审判专业化法庭,使得涉赡养类纠纷平均审理时间缩短了35天,涉老年人行为能力认定及指定监护类案件缩短了19天。
在适老服务优化上,北京法院建立涉老年人事项帮扶清单,提供上门指导立案、巡回庭审、对接法律援助等多项司法服务。在多元解纷方面,多家法院依托街道、社区设立法律咨询点,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靳学军表示,为进一步强化涉老权益保护,北京法院将加强新类型案件研究、统一裁判标准,以专业团队为支撑,持续提升涉老案件的办理质效;探索完善陪同诉讼、家事调查、上门审判等制度,加大对老年诉讼参与人的司法保障与程序供给。同时完善多元解纷机制,推进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扩大法律援助覆盖范围,为推动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提供高质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