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你们了,这么多年过去了,终于拿到了合理的经济补偿款。”接过12万元补偿协议书的张某激动地握住调解员的手说。
因原就职企业未替其缴纳养老保险导致无法享受养老待遇,张某多年来维权未果,最终在柴桑区综治中心的调解下圆满解决了问题。
这是柴桑区综治中心通过多元调解机制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该中心通过“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工作模式,让群众反映问题、解决诉求“只跑一地”。
资源整合,凝聚调解合力
柴桑区综治中心现有办公面积1600平方米,采取“常驻+轮驻+随驻”模式,整合了法院、检察、公安、司法、信访、人社、住建等7家常驻单位,民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17家轮驻单位,以及相关属地单位随叫随到参与联合调处。
“我们通过打造‘一厅六区’的融合式工作阵地,推动相关部门协同进驻,实现群众诉求高效解决。”柴桑区综治中心主任张浩介绍。今年2月,岳师街道冷水社区一起店面门头侵权纠纷在综治中心多个部门协同调解下,双方当事人当场达成协议,顺利化解矛盾。
机制创新,提升治理效能
柴桑区建立了综治中心与“110”报警服务平台、“12345”热线平台民生民安事项分流对接、协同办理机制。7月31日,沙河派出所民警将一起因电梯广告位拆除引发的纠纷移送至综治中心,经人民调解室组织调处,仅用三小时双方即达成和解。
7月以来,区综治中心共受理公安部门移送矛盾纠纷72件,均得到有效处置,既减少了警力资源浪费,又提升了纠纷化解实效。中心还建立了进驻人员管理考核办法、运行管理制度等系列机制,完善群众诉求从受理到办结的全过程工作规范。
特色服务,护航百姓安宁
柴桑区综治中心联合区社会心理服务协会,打造了具有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成立“966525”江西省心理热线柴桑分队,由持证心理咨询师24小时接听热线,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此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妇联维权服务中心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凝聚涉企矛盾化解合力。这些特色平台共同构建起全方位服务体系,为群众解忧纾困。
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水平
柴桑区综治中心引入江西省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数据平台、视联网系统、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等,实现对全区14个乡级综治中心、1396个网格及相关人员的指挥调度,显著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今年以来,区、乡两级综治中心共接待来访群众8900余人次,受理矛盾纠纷2213件,已化解2168件,化解成功率97.96%。“有矛盾纠纷,来综治中心”在柴桑区已逐步形成社会共识,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实践。(胡佳姗)
上一篇:纳雍银发调解员:敞开内心亮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