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云南省曲靖市举行《曲靖市河湖岸线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介绍,经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条例》将于2025年11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曲靖市河湖岸线保护管理工作迈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新阶段。
发布会现场。
立法背景:破解保护难题,筑牢生态屏障
曲靖地处珠江上游,坐拥南盘江、牛栏江等重要河流以及万峰湖、独木水库等一批重要湖泊水库,河湖岸线资源丰富,生态功能突出。
曲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金熙在发布会上介绍,尽管近年来曲靖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显著,创建省级美丽河湖总数和河湖长制工作考核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但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岸线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日益凸显,非法占用、违规建设等问题时有发生,管控规范缺失、职责划分不清、执法依据不足等问题,亟需通过立法解决。
“《条例》的出台,为河湖岸线保护划定了‘红线’、立下了‘规矩’。”李金熙表示,这将实现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的深刻转变,对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提升生态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亮点解读:五大创新构筑法治防护网
《条例》共五章三十二条,呈现出五大创新亮点:明确适用范围与管理原则,确立“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绿色发展”原则,凸显生态优先导向;厘清管理职责与协同机制,建立河湖长制与岸线管理衔接机制,避免职责不清问题;强化规划引领与空间管控,要求编制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划定“两线三区”;细化保护措施与禁止行为,明确列举非法占用岸线等禁止行为;完善监督执法与法律责任,增强法规刚性与威慑力。
曲靖市聚焦“绿色+低碳清洁生产”“绿色+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2025年将打造粮经协同样板64个、总面积达6.2万亩,带动全市发展粮经协作34.7万亩,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目前,曲靖全市已推广测土配方技术1297.3万亩、增施有机肥517.75万亩,有效降低氮磷入河量。在西河水库、南盘江流域等区域建成48个千亩级绿色防控样板,安装太阳能杀虫灯4300盏,绿色防控示范区覆盖面积达16.4万亩。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8.9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5%,地膜处置率达8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34%。
聚焦城市黑臭水体及水质不达标断面整治工作,曲靖市环保部门在白石江、潇湘江、西河等城市河道,南盘江、北盘江重点流域河段常态化开展巡河及水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对发现问题及时交办整改。
在污染源管理方面,曲靖市相关部门将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规范化建设全过程管理。目前,曲靖正在编制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共谋划“十五五”项目32个,总投资22.32亿元。
据介绍,随着《条例》的实施,曲靖河湖保护将形成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完整闭环。(曲宣)
来源:曲靖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