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车辆维修合同纠纷,通过耐心沟通与专业引导,让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原告主动撤诉,高效化解民生矛盾。
今年2月,郜某将车辆送至某修理厂维修,约定5月30日前完工。维修期间,郜某因认为修理厂配件报价过高,自行采购配件并交由修理厂组装。5月9日取车后,车辆仍无法正常行驶,郜某多次往返修理厂仍未解决问题。双方就责任归属争执不下,郜某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
承办法官阅卷后认为,此案标的虽小但关乎当事人切身利益,直接判决易加剧矛盾,遂决定优先组织调解。调解初期,双方情绪激动,郜某不满损失无人承担,修理厂则认为问题源于郜某自行采购的配件。法官先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待情绪平复后,结合合同条款与法律规定分析责任,指出双方均需承担相应责任。
随后,法官从情理层面进一步疏导,劝说修理厂重视口碑、理性解决问题,同时建议郜某适当降低赔偿诉求。经过多轮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一致,郜某向法院递交撤诉申请。
据悉,近年来船营法院坚持“调解优先、判调结合”原则,聚焦民生小案,以专业与耐心化解矛盾,既减少当事人诉累,也让司法服务更具温度。承办法官表示,每起小案件都连着大民生,法院不仅要定分止争,更要解开群众心结。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美佳
责编 张添奥
二审 丁美佳
终审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