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于艳彬 通讯员 单梓雨
“远亲不如近邻,大家都是一个村的,有啥事好商量。乡土地所已经去地里勘察测量,划分方案你们也都认可,矛盾解决了,往后还是好街坊。”10月21日,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宋村乡西沟村网格员汤现民走进村民家中,对着此前因土地边界争执不下的两户村民耐心劝解。不到两天时间,这起邻里纠纷便得到圆满化解,成为宋村乡以创新治理模式破解基层难题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宋村乡始终紧扣“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主线,创新构建“党建+网格+调解”工作体系,着力打破村庄治理“单元分散作战”的传统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矛盾”向“主动预防化解”转变。该乡将26个行政村划分为26个大网格、96个微网格,把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至网格深处,让网格员成为基层治理的“前沿哨兵”。
日常工作中,网格员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在与村民的“闲聊”中捕捉矛盾苗头,在家长里短的“八卦”中排查风险隐患,化身灵敏的“矛盾预警雷达”。一旦发现纠纷线索,网格员立即通过“吹哨”机制上报,村干部、专业网格员与志愿者迅速响应,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开展“一站式”调解,形成“发现—上报—处置—反馈”的闭环治理链条,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宋村乡政府院内,一间被百姓称为“老董调解室”的办公室格外热闹。退休干部董关民被返聘至此,凭借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和群众威望,成为乡亲们口中不穿法袍的“布衣法官”、调解矛盾的“金牌和事佬”。一张桌子、一个笔记本、一双走遍乡村的腿,再加上一张善于沟通的嘴,董关民累计化解各类纠纷100余起,攻坚信访积案2起,调解成功率超98%。“老董是老干部,他做中间人,话说得明白,事办得公道,咱都没二话。”提起董关民,群众纷纷点赞。
“老董调解室”的成功实践,是宋村乡推动“银发先锋”参与社会共治的重要成果。该乡充分挖掘退休干部、老党员、乡贤等群体的优势,引导他们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特点,主动参与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工作,让“枫桥经验”在宋村乡焕发新活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释放出“1+1>2”的共治效能。
如今,宋村乡通过“党建+网格+调解”的深度融合,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乡村环境愈发和谐稳定。“接下来,宋村乡将继续坚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一步推动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筑牢治理根基,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精细化治理中不断增强。”宋村乡党委副书记刘国俊表示。
编审:孙喜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