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星期一
2025年10月
文章来源:清控伟仕咨询
作者:合规部
清控伟仕咨询
投融资新规简析
1.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部门关于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碳中和新规简析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降碳 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
投融资动态
1.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关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落实情况汇报等
投融资新规简析
1、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部门关于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发文机关: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公安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 国家数据局综合司 国家消防救援局办公室
文号:建办城函〔2025〕233号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6日
成文日期:2025年08月27日
时效性:现行有效
文件亮点
1、因地制宜,坚持科技创新、数字赋能,探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城市治理数字底座,筑牢城市安全新防线,创新城市民生服务新模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城市安全发展,助力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到2027年底前,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项重点任务取得明显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2、依托已有普查成果和补充调查数据,进一步摸排城镇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热力、消火栓(消防水鹤)、地下综合管廊等现状底数和管养状况,将有关数据汇聚到行业管理信息平台和城市智能中枢。 3、结合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地下管网“一张图”建设等工作,建立设施信息动态更新机制 4、推动地级及以上城市在燃气、供水、排水、供热、桥梁、隧道等设施上布设物联感知设备,搭建安全监测平台,实现对设施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和有效处置。 5、加快推进城市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安防设备布设和改造,完善设备运行维护机制。 6、结合“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等工作,以需求为导向,推动以智慧多功能杆为主要载体的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系统和城市云平台建设,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改善城市出行环境,助力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 7、加强智能化物流配送设施改造、建设和管理,提高住宅小区和楼宇等末端配送服务能力。 8、推进城市停车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建设,探索推动公共设施和建筑智能感知设施配置。鼓励地方建设城市智慧停车服务管理平台 9、支持有条件的住区结合完整社区建设,实施公共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与管理。推动智慧物业建设 10、指导纳入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范围的城市,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儿童托管、家政便民、文化休闲等社区服务 11、推动步行街(商圈)、特色商业街区升级改造。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引导商业资源下沉住区,推动业态多元化、集聚化、智慧化发展。 12、依托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和底图,结合房屋体检、城市更新等工作,全面动态掌握房屋建筑安全隐患底数,重点排查老旧住宅电梯、老旧房屋设施抗震性能、建筑消防设施、消防登高作业面和疏散通道等安全隐患,逐步建立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数字档案,并纳入行业基础数据库和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 13、建立房屋建筑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在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过程中同步更新房屋基础信息与安全隐患数据。 14、推进BIM技术在建筑、市政、交通、电力、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中的研发和应用。 15、强化协同联动,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测绘遥感、城市运行管理等各有关行业、领域信息开放共享。完善数据共享交换标准,逐步汇聚基础地理、建筑物、基础设施等三维数据和城市运行管理数据。 16、将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作为城市治理数字底座的组成部分,加强工作统筹,完善平台接口标准,强化与其他基础时空平台的功能整合、协同发展。 17、丰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在政务服务、公共卫生、防灾减灾救灾、城市更新、城市体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应用场景,探索推进虚实共生、仿真推演、迭代优化的数字孪生场景落地。 18、推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予以支持,鼓励地方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强化政策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投放信贷。
碳中和新规简析
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文机关:国家发展改革委
文号:发改环资规〔2025〕1228号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4日
成文日期:2025年9月19日
时效性:本办法从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文件亮点
1、本专项支持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煤炭消费清洁替代、循环经济助力降碳、低碳零碳负碳示范、碳达峰碳中和基础能力建设等方向 2、以上支持范围中,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项目、煤炭消费清洁替代项目、循环经济助力降碳项目、低碳零碳负碳示范项目等项目支持比例均为核定总投资的20%。对于地方政府投资的碳达峰碳中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东、中、西、东北地区项目支持比例分别为核定总投资的60%、70%、80%、80%。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项目原则上全额安排。
投融资动态
1、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关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落实情况汇报等
国务院总理李强10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落实情况汇报,部署拓展绿色贸易的有关举措,研究进一步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审议通过《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和《对外使用国徽图案的办法(修订草案)》。
会议指出,物流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基础支撑作用。要持续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加快建设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深化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加强多式联运管理制度、规则标准协调衔接。要加大物流仓储设施等领域投资,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加快物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要推进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推动人工智能等与物流深度融合,促进物流数智化发展。要加大对物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短期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物流主体做强做优做大。
会议指出,发展绿色贸易是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举措。要加快完善绿色贸易政策制度体系,加强与产业、科技、财税、金融等政策衔接协同,为绿色贸易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推动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建设绿色贸易公共服务平台。要拓展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加强国际交流与沟通,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低碳产品、技术和服务标准体系。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协同抓好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要强化底线思维,加强部门协作,再接再厉抓好秋收秋种,统筹做好种子、化肥等农资保供稳价。要充分发挥政策性收储托底作用,支持市场化主体加大收购力度,切实保障农民收益。要用好农业救灾资金,做好保险理赔,努力减轻农民因灾损失。
会议指出,要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完善监测标准和规范,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管理,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指出,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要进一步强化公民、组织的国家意识,在对外交往中严格按规定范围、方式、程序使用国徽图案,切实维护宪法权威和国家形象。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