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同,不接受!
中国科技巨头再次起诉美国国防部!
为什么它敢于“硬刚”美国?
因为作为无人机霸主的它,占有着全球70%的市场,连美国都束手无策。
没错,这家中国的硬核科技巨头就是——大疆。
在无人机领域,大疆就是天花板级别的!
没有什么像样的对手,大疆干的活,做的产品,大家都能做,但无论是手持云台还是无人机等产品,至今都没有比大疆更好的企业出现。
比它大的没有它精,比它精的没有它全,大疆在同行的衬托下高唱着“无敌是多么地寂寞”。
而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的强大,让某些自诩“技术领先”的国家手足无措,既然技术端无法攻克,那么就从终端去限制你。
直接掀桌子,不让你在我这卖了,却从不考虑他们自己对先进无人机的依赖。
有数据显示,大疆在美国商业、地方政府和业余爱好者的无人机市场约占70%至90%的份额。
上一家让他们如此忌惮的中国科技巨头还是华为。
看看华为,被限制后,奋发图强、涅槃重生变得更加强大。
越限制越强大,越强大他们就越害怕!
我们也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01
反向“卡脖子”的中国硬核科技巨头,选择“硬刚”美国。
前不久,大疆再次起诉美国国防部。究其根本,去年10月大疆就被列入“中国军工企业”清单(CMC清单)对美国国防部提起诉讼。果然,美法院在审理后,驳回了国防部针对大疆的核心不实指控,可笑的是却依然根据个别武断理由,做出了维持将大疆列进该名单的决定。
他们睁着眼说瞎话,大疆是肯定不会愿意的,明确表示不认同也不接受这一判定,已于近日在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提起上诉,坚决捍卫公司的名誉和利益。
其实,早在2018年,大疆就被他们盯上了,理由也很搞笑,大疆无人机本是为人们更高更幸福的生活而飞,却被他们用于军方的野心,大疆识破了这个阴谋,并设置了禁飞区,大疆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一怒之下就将其列入CMC清单。
结果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他们压根就离不开大疆。
数据显示,大疆在美国商用无人机市场有着近60%的市场份额,农用无人机的市场份额高达80%,应急救援更是超过90%,换句话说彼时美国飞在天上的无人机,10架中9架都是大疆的。
为了取代大疆,美国砸下十几亿美金,结果却是啪啪打脸。美国自产的无人机价格又贵性能又差,根本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
最后没办法只好遏制大疆在美国市场的发展,还偷偷地通过第三方公司购买大疆的无人机,换个牌子继续使用,典型的“自欺欺人”。
如果说强大也是原罪的话,大疆被他们盯着不放也就说得通了,这可是中国难得的硬核科技巨头,年营收超500亿、独占全球无人机70%的市场份额,行业地位丝毫不亚于华为。
02
纵观大疆发展历程,有两点特质让其迅速崛起。
一是技术信仰,做了一家科技公司该做的事。
大疆一直以技术创新为使命,专利申请数多年保持行业首位。2014—2018年,其全球专利申请量达9000件左右。
正是因为大量研发投入,大疆屡出爆款。以Mavic Mini为例,既能满足复杂的飞行、拍摄需求,又便携,折叠后只有手机那么大。
二是立意高远,不断自我革命。
回顾近20年来的伟大科技产品,无一不是做到极致,比如开创智能机时代的iPhone系列。
但极致意味着你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世界一流。
大疆创始人汪滔曾如此豪言过:“这个世界太笨了,笨得不可思议。”“我们不会去做靠便宜取胜的二三流产品,便宜是自己没本事拿不出好货,好东西为啥要便宜?”
很显然,大疆的无人机现在就是世界一流。
是汪滔对技术的“疯魔”成就了如今的大疆,也是抱着为中国科技壮大腾飞的使命感成就了各行业的“大疆们”。
2006年,就读香港科技大学的汪滔在深圳成立大疆无人机,一个后来令无数同行胆寒的中国科技巨头,悄然诞生。
6年后大疆精灵1面世,因为操作简便、远低于市场价,引发轰动。
2015年,大疆推出精灵3——真正的一体式四旋翼无人机。不到1年,高潮又来了,更稳、更智能的精灵4横空出世,自动避障、指点飞行和视觉追踪这三大创新功能,颠覆自己的同时超前领先,硬核的科技公司就是要不断“革自己命”,迭代产品。
关于大疆无人机带来的颠覆性体验,就像2014年美国《时代》杂志的评价:“无人机中,很少有人像大疆创新做得这么好!”
此后几年,因为大疆无人能敌的产品优势,同行被逼的不是倒闭就是裁员,连美国最大的无人机公司3D Robotics也被打得节节败退。
最终,大疆统治了全球无人机市场70%的市场份额,对手们统统被归类为“其他”,无人机界的“独孤求败”。
除了不讲道理的制裁外,在正常竞争中几乎无人能与大疆匹敌。
03
在美国,大疆早已从娱乐玩具升级为农业、治安和医疗救援等关键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
2016年,大疆在海外的营收有40%来自北美市场。2017年,大疆的海外收入占比达80%。2020年,据统计,大疆在美国的市占率已经高达47%,占据第一位。
不知不觉间,大疆用高端无人机征服了美国市场,始终保持着技术领先,让他们别无选择,最后直接掀桌子了。
2022年,美国国防部将大疆列入其“中国军工企业”清单,却只字不提缘由,即便大疆一再努力询问沟通,结果都是没有得到实质性回应。
2024年1月,美国国防部更新CMC清单,继续将大疆保留在名单内。大疆不得不与其对薄公堂,同年10月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正式提起诉讼。
可惜,大疆赢了“人证物证”却输了官司,被判定不论企业本身意愿和行为如何,符合CMC清单的列入条件。
大疆并没有妥协,坚定的上诉,决定“硬刚”美国国防部。
值得一提的是,大疆一直坚决反对将公司产品和技术用于任何军事或战争用途并已采取全面措施,努力防止产品被滥用于军事战争目的。
事实上,如果没有莫须有的限制,大疆在美国将会卖得更好。
7月,大疆无人机在美国电商平台全面售罄,包括Mavic、Air和Mini等系列,主要电商渠道和零售商普遍出现缺货。
相信大疆也知道,没有度不过的冬天,春天始终会到来!
04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在没有得到任何通知或质询的情况下,就被诸如美国国防部单方面列入制裁清单,根本没有任何申诉和辩解的程序和机会。
不过,美国国防部的CMC 清单,曾有过多次调整操作记录,不少企业上了名单之后几个月又被从清单中移除,包括小米、中微公司、IDG资本、中芯国际、禾赛等公司均曾被列入CMC 清单,但最终都被移除。
从CMC清单移除通常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一种是行政途径,即通过向主管机关国防部提交信息和证明文件进行说明和澄清,从而申请从清单中移除。另外一种是诉讼途径,即通过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相关制裁主管部门撤销制裁决定或重新审查后再次作出决定。
年初,美国国防部将腾讯、宁德时代等多家中国科技公司列入 “1260H 清单”(CMC 清单)。
腾讯第一时间回应“这是一个错误”!不过,腾讯的海外业务主要涉及游戏板块,还是C端居多,所以对腾讯实质影响十分有限。
最终限制考验的重担主要压到了宁德时代身上,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业务早已遍布海外,23年其海外营收更是超过了1300亿元。
而支撑宁德时代卖遍世界的,无疑是其全球领先的电池和储能技术,两者市场份额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
能源始终是科技运行和发展的基石。
AI的基础是算力,而算力的根本就是储能;恰恰在百年大变局面前,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也是电池和储能。
而手握“能源命脉”的宁德时代,无疑就成了国外某些忌惮的存在,大疆的遭遇显然也是一样的。
那么,大疆为何敢于“硬刚”到底呢?
有市场、技术这些底气,你又能奈我何!
事实证明,唯有自强,才能不息!
这也正是目前国内各大巨头正在努力的方向,坚持技术创新,在研发上不断投入,像华为、比亚迪、字节......等等都是依托大量的人才储备,坚持不懈的高研发投入,技术上才冲云破雾一往无前的。
上一篇:缅北徐发启犯罪集团专案详情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