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举行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法规的新闻发布会,发布新制定的《宜宾三江新区条例》,修订的《四川省林木种子条例》和《四川省内部审计条例》。
红星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其中,《四川省林木种子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次修订强化了种质资源保护、牢牢守住林业发展“芯片”,增设了“种业创新”专章、激发科研单位和企业育种积极性。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也在会上透露,将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实施种业创新等方面对条例进行贯彻实施。
▲摄影:陈和勇
建立林木种子可追溯制度
鼓励使用电子化方式展示相关信息
林木种子是森林资源和林木种业的基础“芯片”。四川是全国森林资源大省、种业大省,优良林木种子更是推动四川省林草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记者了解到,此次新修订的《四川省林木种子条例》共7章32条。在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方面,条例明确重点保护对象,规定对珍稀濒危、特有树种、优良乡土树种等五类种质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保护。
▲草地绿茵乒乓公园
在规范品种审定与推广程序方面,为提高林木良种质量,保障造林绿化成效,条例对品种审定和推广环节进行了细化——规定主要林木品种推广前须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并由省级林草主管部门公告;细化引种备案要求,规定引种同一适宜生态区良种需向省级林草主管部门备案并由其发布公告,引种本省无自然分布品种需通过试验。
此外,在生产经营监管方面,条例提出,要强化全过程监管,保障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合法权益。
“具体而言,一是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明确从事林木种子生产经营应取得许可证,并规定了良种与其他种子、跨区域生产等情况的发证机关。二是强化电子商务监管,要求从事林木种子经营的电商公示许可证,平台经营者履行核验、信息保存义务。三是建立可追溯制度,明确要求生产经营者建立并保存包含种子来源、数量、质量、销售去向等内容的档案,鼓励使用电子化方式展示相关信息,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可控。”四川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江华介绍。
研究育种新技术、推广繁育新方法
守住林业发展“芯片”,四川这样做——
条例修订后,下一步,四川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利用四川省林木种质资源、加强林木种业科学技术研究?
会上,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万洪云提到,一方面,四川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强化现有20处国家级、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优化布局并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加大政策与资金保障力度,构建以国家级和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为主,原地、异地和设施保存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红豆古树公园
“同时,将推进重点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建立林木种质资源收集汇交机制,重点收集珍稀濒危、特有及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的林木种质资源;确定公布一批原地保存库,实施古树名木、重点树种及重点区域林木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行动,实现应保尽保,避免种质资源流失和灭绝。”万洪云说。
在建立种质资源监测机制方面,四川将完善林木种质资源监测技术标准,综合运用地面调查、无人机监测、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对国家级和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实行重点监测,对横断山区、秦巴山区等重点区域实行原生境监测,及时预警活力丧失、遗传完整性下降的林木种质资源,组织开展更新复壮和抢救性保护。
另一方面,万洪云提到,四川还将大力实施种业创新,激发种业发展动能。
“具体而言,我们将夯实种业创新基础,积极推进四川省林木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中心申报国家级分中心;同时建立省级长期林木育种科研试验基地,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育种企业开展林木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万洪云说。
在推动优良品种选育方面,四川将围绕“天府森林四库”建设、科学国土绿化等,推进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分子设计育种等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加速优异种质资源创制和新品种培育,选育一批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的突破性林木良种。
在加强良种繁育推广方面,四川还将开展林木良种规模化、标准化繁殖关键技术攻关,推广高世代种子园营建、无性系嫁接、轻基质容器苗产业化生产等新技术,加强重点良种基地、专用采穗圃和保障性苗圃等建设,全面提升良种苗木生产培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