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兴业银行(601166)太原分行就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将同德化工(002360)及其两家全资子公司、实际控制人诉至太原市万柏林区人民法院,目前法院已受理案件,定于2025年10月31日开庭审理。此次诉讼中,兴业银行太原分行明确提出还款诉求,并已申请财产保全以保障信贷资产安全。
诉讼材料显示,兴业银行太原分行的核心诉求围绕2000万元借款本息展开:一是要求主债务人同德化工偿还借款本金2000万元,以及截至2025年9月11日的利息20.5万元,同时支付自2025年9月12日起至本息全部结清之日的利息、罚息、复利(按合同约定计算);
二是要求同德化工全资子公司山西同德爆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同德爆破”)、同德科创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德科创”),及同德化工实际控制人张云升对上述借款本息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此外,还要求四被告共同承担案件诉讼费、保全费,并支付2万元律师费,上述款项暂计合计2022.5万元。
从起诉依据来看,兴业银行太原分行与各被告的债权债务及担保关系均有明确合同支撑。2024年12月6日,该行与同德化工签订《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约定向同德化工发放2000万元借款,用于日常经营周转,借款期限12个月(2024年12月6日至2025年12月5日),利率为固定利率,付息日为每季末月21日,逾期则按借款利率上浮50%计收罚息,未付利息(含罚息)按罚息利率计收复利。同日,兴业银行太原分行已依约放款。
担保方面,同德爆破早在2023年12月25日便与该行签订《最高额保证合同》,承诺为同德化工在2023年12月21日至2024年12月20日期间的债务提供最高额2000万元的连带保证责任;2025年9月5日,同德科创、张云升也分别与该行签订《最高额保证合同》,为同德化工2024年12月6日至2025年12月5日期间的债务提供最高额2000万元的连带保证,保证期间均为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三年。
兴业银行太原分行在诉状中表示,起诉原因是各被告当前资信状况恶化、清偿能力明显减弱,且存在其他重大诉讼案件,已危及该行信贷利益,因此依据合同约定宣布贷款提前到期,要求债务人及保证人立即履行还款及担保责任。
为保障债权实现,兴业银行太原分行已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太原市万柏林区人民法院已裁定冻结同德爆破对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河曲旧县露天煤业有限公司享有的2020.5万元债权,冻结期限为2025年10月11日至2028年10月10日,冻结期间未经法院允许不得支付该款项。此外,同德化工及子公司同德爆破、同德科创的部分银行账户,以及同德化工持有的同德爆破100%股权此前已被冻结,相关情况兴业银行太原分行亦在诉讼中提及。
此次兴业银行诉讼揭开了同德化工债务困局的最新一角。但这只是密集诉讼的缩影。9月以来,华通租赁、远东租赁、长江租赁等机构相继起诉,涉案金额分别达8546万元、919万元、7509万元,均直指子公司同德科创的融资租赁违约问题。更严峻的是,公司及子公司已有7个银行账户被冻结,同德化工持有的同德爆破100%股权也已被查封。
这场危机的根源,是2021年启动的一场跨界转型“豪赌”。作为山西首家上市民爆企业,同德化工在实控人张云升主导下,砸下32亿元布局全生物降解塑料(PBAT)产业链项目,投资额相当于其2023年净利润的7倍多。该项目由子公司同德科创负责,规划年产6万吨PBAT及24万吨原料BDO,原计划2022年底投产,却因设备涨价、工期延误等问题一拖再拖,至今建设进度虽达95.5%仍未投产。
为支撑项目资金,公司被迫削弱唯一的盈利主业。2023年底转让两家民爆子公司时因“一女二嫁”违规遭证监会处罚,2025年5月再拟转让3家民爆子公司股权,直接导致民爆业务营收从2023年的9.6亿元骤降至2024年的5.5亿元,同比下滑43.5%。
雪上加霜的是,未投产的PBAT项目借款利息需全额费用化,2024年此项支出达3593万元,2025年上半年再增1574万元,直接造成2024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7199万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同比锐减75.8%。审计机构已对其2024年年报出具“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提示。
面对危局,忻州市政府已出手协调。9月成立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要求银行“不抽贷、不还本转贷”,目前到期银行贷款均已续作,但融资租赁债务逾期仍在扩大。公司也在推进诉前调解,并加快处置非主业资产回笼资金。
新任董事长张富铨9月刚临危受命,其核心挑战在于推动PBAT项目尽快投产。该项目负责人曾在2月透露计划2025年3-4月投产,但目前仍无明确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