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冬春救助,用制度温度守护民生底线
创始人
2025-10-15 09:46:56
0

蒋 萌

今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涉及范围广、受灾省份多、影响程度深、局地损失重。日前,应急管理部、财政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5-2026年度全国受灾群众冬春救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组织各地深入细致摸排确定需救助对象,切实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冬春救助已延续多年,是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重要一环,更是以制度之力守护民生底线的生动实践。2024年,中央冬春救助资金达52.72亿元,累计救助3092万人。持续做好“雪中送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组织谋划,保障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民生温度。

科学统筹实施,确保救助质效。《通知》强调,要尽早谋划、迅速行动,提前部署开展本年度冬春救助工作。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赶赴重点地区,走访入户掌握一线情况,针对性落实救助工作,确保应救尽救。同时,按照“分类救助、重点救助、精准救助”原则,确保救助资源流向最需要的群众。《通知》明确,督促加快资金发放,持续跟进调度,确保在春节前全部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保障受灾群众安心过年。

数字化赋能进一步筑牢民生底线。《通知》指出,指导基层积极使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工作。有效应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系统,实现救助申报、资格审核、资金发放、监督管理全流程信息化,为高效救助提供技术保障,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地方和有关部门还推动灾情数据与防返贫监测数据共享比对,打好应对的提前量,化解因灾返贫致贫风险,让救助更具韧性。

天灾冷酷,民心当暖。各地要把冬春救助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用心用情落实好、完成好。筑牢民生底线,当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更要严肃资金管理使用纪律,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守住救助工作的廉洁底线。随着救助资金精准落地、特殊困难群体得到重点关注、受损家园得以恢复重建,这场跨越冬春的守护,将让民生底色更暖,让砥砺前行脚步更扎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路桥信息收到立案告知书,律师征... 雷达财经雷助吧出品 文|肖文竹 编|深海 10月14日,路桥信息发布《关于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
上海构建自贸区制度创新复制推广... 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复制推广范围进一步扩大。 10月15日,上海市发改委官网发布了《第二批上海自...
乐视再次炮轰熊猫家电,两个边缘... 乐视电视近日发布公开信,指责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拖欠1495万元赔偿款并通过更名、破产逃避债务。...
上海自贸区联动创新区扩容,86... 界面新闻记者 | 方卓然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上海将在更大范围释放自贸区制度创新红利。 20...
从“奋楫者”到“同行者”:中国... 中新网天津10月15日电 题:从“奋楫者”到“同行者”: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下的履职“三重奏” 中新网记...
青海培育12708名乡村“法律... 近年来,青海将“法律明白人”培养作为基层治理基础性工程,通过“选、培、管、用”全链式培养,深化“1名...
缅北果敢魏家犯罪集团专案细节曝... 近期,魏家、刘家犯罪集团专案均已提起公诉。目前,缅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案已全部进入司法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