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林梦晴
近日,广西贺州一株树龄达220年的挂牌古樟树遭人多次投毒,险些枯死。警方迅速介入调查,并于9月28日将嫌疑人曾某抓获。经查,曾某因认为古樟树遮挡自家采光,心生不满,多次购买含“环嗪酮”的药剂灌入树根。目前,曾某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针对案件背后的法律责任与监管漏洞,封面新闻记者远程采访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总部合伙人周垂坤,解析“毒树”行为可能触及的多项罪名及制度隐患。
220年树龄古樟树遭投毒险枯死
犯罪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措施
7月底,广西贺州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在例行巡护中发现,位于八步区新宁街的一棵挂牌古樟树一侧枝叶异常枯黄。经现场勘查,在树根部的透水排气孔内发现大量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可疑物质。经初步判断,古树疑似遭人为投毒,情况危急。
古树受到毒药影响一侧枝叶枯黄/图源贺州市城市管理局
园林部门立即将情况上报市公安局环食药犯罪侦查支队。警方随即立案侦查,通过走访取证和技术检测,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曾某。
经查,曾某因认为古樟树遮挡自家采光,萌生“除掉”念头。其先后多次通过线下农资店及网络平台购买含“环嗪酮”的有毒药剂(俗称“大树死”“烂根王”),并分批次灌入古树根部的透水排气孔,企图令古树枯死。
在案件侦查期间,园林部门已同步对被投毒古樟树开展了紧急抢救与复壮工作。通过清除有毒物质、置换土壤、专业修剪和施用解毒药剂等综合措施,尽力消除毒害影响。目前,该古樟树已得到专业修剪维护,状态正在逐步恢复之中。
犯罪嫌疑人曾某被抓获/图源贺州市城市管理局
9月28日,办案民警将曾某抓获归案。目前,曾某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律师说法:挂牌古树受多重法律保护
投毒或涉多项罪名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指出,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此220年树龄樟树属于三级保护古树。“挂牌”说明此树已经过政府部门的正式鉴定、认定并公布,受《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刑法》《环境保护法》多重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保护范围内实施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
付建补充,即使未经官方认定为古树,但树龄超百年,也可能受法律保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年代久远的古树名木属于 “珍贵树木”,非法毁坏需承担法律责任,毒害人可能构成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等。
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总部合伙人周垂坤进一步分析,刑事层面,曾某的行为可能触及以下罪名:
1. 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刑法》第344条):古树名木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灌注毒药属“破坏”行为,直接侵害国家生态法益;
2. 故意毁坏财物罪:古树具有生态、科研与文化价值,其经济评估价值极可能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3. 投放危险物质罪(《刑法》第114条、第115条):若毒物造成土壤或水源污染,可能危及公共安全,构成该罪。
在量刑方面,“多次投毒”反映行为人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属从重处罚情节;“险些枯死”则说明造成实际损害。司法机关将委托专业机构评估古树受损程度及修复可行性,这将成为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
周垂坤还指出,在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层面,破坏生态环境,需要承担侵权责任。行政机关也可依法对曾某进行行政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对于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行为,即使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也可处以拘留和罚款。
向本案上游追溯,本案涉及的“环嗪酮”药物,广泛用于林业除草。付建指出,虽然环嗪酮不属农业农村部限制使用农药,但仍受到《农药管理条例》严格约束。按规定,经营者须持证经营、建立销售台账,并向购买者说明合法用途与注意事项。
然而,现实中不少线上商家监管缺失。封面新闻记者调查发现,淘宝销量前五的商家被问及环嗪酮的限制用途时,对方均表示“禁止用于耕地、果园”。但进一步询问“此药能否用于清除200年树龄的古樟树”时,有四家回应“您可以试试看”或直接提供使用剂量,未作任何风险提示或用途限制说明。仅一家商铺指出,这可能涉嫌违法。
对此,律师周垂坤建议,应加强农药流向与用途监管,建立“高风险农药”专营和实名购买制度。他提出,应要求购买者实名登记姓名、身份证号及用途备案,同时在包装上显著标注“严禁用于古树名木”等警示语,销售方也应明确口头提示法律风险,防止此类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