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三排村村民沈某某与盘某某因位于光明村高速路边一块耕地的边界划分问题产生争执,双方对地界认定各执一词,情绪较为激动。日前,经过当地“瑶老+网格”联动调解,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促进了邻里和睦。
纠纷发生后,双方自行协商未果,便向村委会求助。接到诉求后,网格员沈东海与村委干部第一时间赶赴争议地块现场,立即开展调解工作,沈东海凭借经验迅速判断出纠纷的焦点在于历史边界模糊。为有效化解矛盾,他们首先耐心安抚双方情绪,认真倾听各自诉求,承诺将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地帮助解决问题,有效防止了现场冲突升级。
随后,沈东海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主动走访询问邻近村民,并专门邀请了解当地土地变迁历史的瑶老以及老党员等多位见证人到场。在充分听取各方回忆和意见的基础上,工作人员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相关政策和村规民约,从法、理、情三方面向双方细致讲解边界划分的基本原则,并强调邻里和睦相处的长远意义。
连南通过“瑶老+网格”联动,化干戈促和睦。
针对争议地块的实际情况,沈东海与村委干部、瑶老等人现场勘查地形以及耕作事实,提出了两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一是以双方地头原有树桩的中间线为界;二是重新测量整块土地面积,按三户共十一口人均分后划定界限。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反复沟通、解释和协商,沈某某和盘某某最终一致同意采纳第二种分配方案。随后,双方现场明确了新划分的耕地边界,使用锄头铲出清晰界沟作为标识,并签订了调解协议书。至此,这起地界纠纷得以圆满解决,两人握手言和。“多亏村干部和网格员耐心细致调解,既解决了地界问题,又保住了我们邻居之间的和气。”当事人盘某某说。
此次纠纷的成功调解,是连南“瑶老+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一次实践,也体现了网格管理的响应速度、专业能力与瑶老深度融合,形成了优势互补,不仅高效化解了矛盾,更弘扬了邻里和睦的文明乡风,为探索新时代乡村善治提供了有效路径。
南方+记者 黄津
通讯员 唐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