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一男子酒后使用“智驾神器”让车辆自动驾驶,自己则躺平在副驾睡觉,最终被判危险驾驶罪。
9月29日,参谋长说车创始人茄海涛受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栏目邀约,为大家解读其中的法律风险与安全提示。
主持人:驾驶员没坐主驾,用了“神器”,算酒驾吗?
茄海涛:驾驶责任看的是实际控制权,不是座位。只要是你启动并操纵了车辆,无论坐在哪里,都要承担责任。
而这位杭州醉驾当事人的行为触犯了两重法律法规:一是醉酒驾驶,二是放弃对车辆的监管。
目前L2级辅助驾驶属于“人机共驾”,驾驶员必须全程监控并随时准备接管,就像驾校教练一样,不能让系统单独开车。
主持人:智驾神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骗过系统?
茄海涛:所谓的智驾神器,本质上是用来欺骗系统的非法工具。这类产品主要有两种。
一是配重环,模拟人手重量挂在方向盘上,逃避双手脱离检测。
二是信号干扰器,通过电磁信号屏蔽驾驶员监测系统。
这些产品在网上和线下汽配市场均有售卖,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主持人:这些智驾神器为什么能在市场上流通?
茄海涛:主要有三个原因:
1、部分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过度依赖技术。
2、商家逐利,钻监管漏洞。
3、车企宣传可能存在误导,让消费者高估了辅助驾驶的能力。
主持人:工信部最近在征求意见的新国标,对智驾安全有什么新要求?
茄海涛:新国标最值得关注的是明确人机共驾责任边界,要求车企在系统激活界面强制标注“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强调人必须是驾驶主体。
毕竟辅助驾驶的本质是提升安全,不是替代人。系统可能比人更快感知风险,但在复杂路况、恶劣天气下,仍可能出现误判或退出。
新国标就是要划清底线——驾驶员不能当甩手掌柜。
主持人:国庆出行在即,我们该如何安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
茄海涛:主要有三点建议:
1、优先在封闭道路(如高速)、天气良好、交通环境单一的情况下使用,而雨雾天气、复杂路口、城区拥堵路段尽量不用。
2、自动泊车虽便捷,但在光线不足、车位狭窄时需随时准备接管,避免碰撞。
3、坚决不使用任何逃避监管的工具,保持肌肉记忆,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总结:
智能驾驶是为了让出行更安全,而非成为违法的挡箭牌。希望这个案例能给所有司机朋友敲响警钟,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驾驶员永远是第一责任人,任何试图欺骗系统的神器都是在拿生命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