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方严厉警告之后,原本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的菲律宾,突然来了个态度大转弯。
据俄媒报道,9月26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在离任前,专程拜会了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在会晤中,马科斯强调,南海争议并不是菲中关系的全部,不应让这一问题主导两国交往。他还特意提到父亲老马科斯时期中菲的友好关系,并重申菲律宾坚持“一中原则”,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合法政府的国家之一。
如果只看这番表态,很容易让人以为菲律宾与中国关系紧密,仿佛像巴基斯坦、俄罗斯那样有着深厚的战略互信。但联系此前菲律宾在南海频频挑衅,甚至在台湾问题上配合美国,就会发现这种突然的转变颇为反常。
那么,小马科斯为何会在此时释放出善意?原因大致有两方面。
第一,来自中国的强硬警告。
此前,菲律宾在黄岩岛企图闯入中国领海,被中方海警用水炮驱离。随后,在北京香山论坛上,中国解放军中将明确警告:“中国人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中国武装力量的反击将是强有力的。”紧接着,9月25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更是直言不讳,点名批评菲律宾是“麻烦制造者、和平破坏者”。这一连串的警告,几乎等同于给马科斯当局下了“最后通牒”。在这种高压态势下,菲律宾方面不得不收敛锋芒。
第二,国内局势的压力。
近期菲律宾爆发洪灾,由于防洪工程存在严重贪腐,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引发全国范围的抗议浪潮。无论是马尼拉还是地方城市,都有人走上街头,愤怒声此起彼伏。尽管政府宣布要彻查腐败问题,但民众并不买账。根本原因在于,小马科斯执政以来,外交内政方向失当,民生经济停滞不前,贫富差距拉大,底层百姓生活没有改善。
为了维持统治,他更多依赖政治操作,比如在南海问题上讨好军方、迎合部分政客,却忽视了最基本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如今,抗议潮汹涌,腐败丑闻只是导火索,真正的问题在于菲律宾经济停滞不前。要解决这一矛盾,马科斯必须重新关注经济,而菲律宾经济发展又离不开与中国以及东亚经济圈的合作。因此,他选择缓和中菲关系,以经济利益来稳定国内局势。
然而,等到今天才回头,似乎已经为时过晚。马科斯政府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即便他现在试图修复中菲关系,也很难立即挽回国内外的不利局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经过这次波折,菲律宾政界或许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谁才是真正的合作伙伴,谁又只是利用菲律宾来挑衅中国的幕后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