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既是制度设计缺陷的必然产物,也是极化政治生态的集中体现
□作者 王晋(西北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1日0时1分,美国联邦政府近7年以来再次关门。直接原因是美国政治派系在年度拨款问题上的分歧,这再次将美国政治体制的弊端暴露无遗。在两党政治和美国政治极化的背景下,拨款议题导致党派分歧“政治化”,也暴露了美国国内的政治裂痕。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因共和、民主两党政策分歧导致拨款中断而“停摆”已有20多次。上一次“停摆”发生在2018年底至2019年初,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民主党反对特朗普提出的美墨边境墙项目拨款,两党在移民问题上争斗不休,导致政府关门35天。
此轮美国政府停摆,之前已有预兆。9月底的国会谈判中,民主党和共和党双方均拒绝妥协。相关短期拨款的临时决议,亦因党派分歧而流产。
由于近些年美国国内政治“极化”日益明显,民主党和共和党在税收、教育、医疗等问题上,会深挖相关的政治和社会舆论,使得相关议题的讨论不仅涉及专业知识本身,更涉及党派、族群、思想和政治色彩。
在这种局面下,任何一方都试图通过强硬姿态来迫使对方让步,并希望在公众舆论场中将责任归咎于对方。部分议员更倾向于维持强硬立场以迎合本选区的初选压力,从而减少跨党派妥协的空间。即便联邦政府陷入“停摆”,相关议员仍可能继续“强硬”姿态,以获得更多选民支持。
在制度层面,年度拨款的谈判,成为美国党派相互博弈的政治节点,在政治对立的背景下,年度拨款的对立容易使得争执各方,陷入“小鸡博弈”模式。各方都认为,在拨款倒计时即将来临时,对方会首先让步。最终当各方都不愿妥协时,往往容易导致“共输”局面。
一旦美国联邦政府“关门”,大约80万名联邦雇员会被迫无薪休假,承包商账单无法及时支付。虽然发不上工资,但包括机场安保人员、空中交通管制员、特定军种服役人员等在内的人作为“必要工作人员”,必须继续上班。对于低收入家庭,打击会更快到来。交通、旅行、医疗、公共卫生等都将受到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近些年屡屡出现的政府“停摆”,可能让美国公众对美国国内政治体系的公信力和有效性产生质疑。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既是制度设计缺陷的必然产物,也是极化政治生态的集中体现。倘若缺乏结构性改革与政治妥协意愿,这一周期性危机恐怕还会不断重演,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