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嵌瓷被誉为“屋顶的艺术”,匠人以敲击、修剪、构琢、镶嵌四道工序将普通瓷片变为艺术品。记者从汕头市金平区司法局了解到,该局从潮汕嵌瓷中汲取智慧,提炼出“敲、磨、琢、嵌”四步调解法,将工匠精神融入基层矛盾纠纷化解。2025年,金平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3078件,涉及金额2590.14万元。
调解的第一步是调解员通过营造安全、包容的环境,引导当事人充分表达情绪、阐述实情。正如嵌瓷工艺以“收集瓷片、安全击碎”为创作基础,调解员通过营造温暖安全的情境,温柔“击碎”当事人的心理防备。
例如,江西来汕务工的邱某在工作中受伤,初次调解时心存顾虑。岐山司法所调解员邀请其至“茶话调解室”,以潮汕工夫茶杯冲泡其家乡茶叶,这一贴心举措成功让邱某打开心扉,将委屈与诉求充分释放。
调解现场。 受访者 供图
调解员如同技艺娴熟的嵌瓷工匠,面对尖锐矛盾,首要任务是对那些充满火药味的情绪“碎片”进行“修剪与打磨”。在某小区电梯加装纠纷中,邻里对话充满火药味。金东司法所调解员通过“背对背”沟通,引导双方将对抗性指责转化为建设性表达。这一过程有效修剪了攻击性语言,打磨出双方核心关切的平滑接口,为后续解决方案奠定基础。
调解现场。 受访者 供图
嵌瓷工匠在创作前需进行“设计与构琢”,将零散的瓷片整合成和谐统一的图案,调解员在面对僵局时,也需运用“异中求同”的技巧,引导当事人从对立走向共创。在郑先生与黄先生的机器订购合同纠纷中,月浦司法所调解员协助双方梳理核心诉求:郑先生希望尽快收回资金,黄先生需缓解压力并维护信誉。调解员引导二人共同构思出“分期退款”方案,既回应了资金回收诉求,也争取到履约空间,实现在分歧中寻找交集。
调解现场。 受访者 供图
调解员引导双方将共识转化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书,完成矛盾化解的“最后镶嵌”。这一过程恰似嵌瓷工艺中运用糯米灰浆黏合定型的核心环节,调解员以协议书为“灰浆”,将零散共识固化为权责清晰、结构稳固的有机整体。在邱某工伤赔偿案、电梯纠纷、合同纠纷等案例中,调解协议不仅固化调解成果,更让破损的社会关系重现完整图景。
金平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借鉴嵌瓷艺术的“四步调解法”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有益探索,金平区司法局将继续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南方+记者 蔡沚彦
通讯员 汕金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