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担心把钱存在银行不安全,今天听了戏曲,‘单家银行五十万,存保兜底心不慌’这句话我记牢了,以后存钱再也不用瞎琢磨了!” 在莘县雁塔广场的存款保险文艺巡演活动现场,刚看完演出的赵大爷拿着存保宣传手册,难掩兴奋地说道。而这样的场景,在聊城市分行“文艺下乡 存保唱戏”巡演活动的每一站都能看到:村民们围坐在舞台旁,跟着戏曲唱词打节拍,在互动问答中举手抢答。原本专业的存保知识,借着文艺的“翅膀”,变成了村民口中“听得懂、记得住”的家常话。
本土文艺搭台,存保知识“唱主角”
“琴书是咱聊城人爱听的调儿,把存保政策编进唱词里,既保住了非遗的‘味’儿,又把政策唱‘活’了,演出时看到台下群众跟着打拍子、记唱词,就知道这事儿办对了!”聊城市分行金融稳定科科长黄启龙说道。
近年来,聊城市分行秉持“存保为民”初心,将“文艺+存保”融合宣教活动作为存保宣传的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制定专项活动方案,联合市曲艺协会、非遗传承人及投保机构文艺骨干,打造了一批接地气的存保宣传文艺作品。在戏曲创作上,《李老汉取款》《存款保险政策好》等非遗戏曲作品,把“存款保险保障范围”“最高偿付限额”等专业术语转化为朗朗上口的曲词,用传统唱腔唱出政策温度。节目编排中,小品、相声、快板等节目通过“村民存款遇困惑,存保政策解难题”的生活化剧情,直观展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价值。视觉艺术领域,绘制存保知识漫画册、宣传海报,以生动画面吸引群众目光,让存保知识 “看得见、看得懂”。
线上线下联动,存保宣传“广覆盖”
“请问存款保险的最高偿付限额是多少?” 主持人话音刚落,巡演活动现场的王大娘就举起了手:“50 万!刚才歌曲里刚唱过。”答对题的她接过印着“存款保险,安心保障” 的手提袋,转身给身边人说:“这比光发传单强多了!听着曲、答着题,记一辈子都忘不了,回家我得给老伴儿也唱一遍!”
为扩大存保文艺宣传覆盖面,聊城市分行构建“部门联合、政银联动、辐射城乡”的宣传机制,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线下,通过在县域中心广场开展文艺现场巡演,将文艺演出与知识问答、互动游戏相结合,加深群众对存保知识的认同和记忆。线上,依托投保机构微信公众号开设“存款保险文艺宣传专栏”,定期推送文艺作品及知识解读,同时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文艺节目短视频,吸引群众观看。“我在公众号上看到相声《钱该存哪儿》,特意转发到家庭群,现在大家都知道‘有钱还是存银行,存款保险来保障’了。” 恒丰银行客户在银行公众号评论区留言。
长效机制护航,政策普及“常态化”
“我们每次巡演后都会做问卷,有群众说希望多些方言小品,我们就立刻跟曲艺协会沟通调整,像改编的《十年(存保护航)》,就是根据年轻群众‘喜欢听流行歌’的反馈创作的,上线后播放量很快破万。”聊城市分行负责存保宣传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为确保存保宣传持续见效,聊城市分行建立动态评估体系,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谈收集群众意见,及时优化宣教内容与方式,持续更新创作。同时,将宣教节目剪辑视频纳入银行网点日常宣传,通过厅堂屏幕展播、存保小课堂等形式,实现存保知识“随处可见、随时可学”。“现在来网点办业务,候客区的屏幕总在放存保文艺节目,有客户问‘这个小品在哪能再看’,我们就推荐他们关注公众号,慢慢形成了‘线下看演出、线上学知识’的氛围。”聊城农商行柜员李娜说。
“‘文艺下乡 存保唱戏’不是一次短期活动,而是我们践行‘存保为民’理念的长期探索,未来,我们将继续深挖本土文化资源,结合群众需求创新宣传形式,让存保知识不仅‘飞入寻常百姓家’,更能‘扎根百姓心中’,为聊城金融生态稳定筑牢群众基础。”聊城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鲁在总结活动时表示。据统计,“文艺下乡 存保唱戏”融合宣教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在临清、阳谷、莘县等县域开展现场巡演活动,同时通过营业网点厅堂展播、线上多媒体平台播放,有效覆盖储户4万余人次,不仅切实增强了群众的金融安全感,更为金融政策普及探索出了一条“文艺化、接地气”的新路径。(王旭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