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宁9月24日电 (冯肖慧)9月24日至25日,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在广西组织开展“预警和法律服务”地方行活动,旨在帮助地方和企业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活动现场。人民网 冯肖慧摄
近年来,广西外贸企业涉及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案件的数量和金额均有所上升,涉及行业也逐渐从传统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领域扩展。今年1-8月,广西企业遭遇7起反倾销、反补贴案件,涉及钢铁、胶合板、食品级磷酸等7类产品,涉案企业17家,涉及出口金额约65亿元。在此背景下,本次活动通过专题培训、现场答疑和实地调研等形式,为广西重点行业和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预警信息和法律服务支持。
活动期间,由广西大学牵头筹建的广西贸易调整援助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旨在为受影响企业提供更多专业化援助服务。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围绕重点行业面临的贸易挑战及相关政策导向等议题进行专题授课,为企业现场答疑。
在桂期间,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一行先后赴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代表性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特别是在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方面的挑战与诉求,并就如何更有效利用贸易救济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进行了交流。
本次活动是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系列“地方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方行”的方式深入地方和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预警信息与法律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地方和企业对国际贸易规则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本次活动共计120多人参加,主要来自广西“两反一保”企业、重点外向型企业,区直有关单位及各地市商务局,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以及广西林业产业行业协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