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机关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全力织密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网
创始人
2025-09-11 13:07:29
0

法治日报记者 蔡长春 法治日报见习记者 屈昱慧

“如果没有法律援助中心和律师的帮助,公司欠我的钱不知道要不要得回来。”提及这段时间自己向公司争取离职补偿金的事,杨某激动地说。

家住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的杨某于2024年入职某电商公司担任主播,公司不仅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还拖欠其劳动报酬。多次沟通无果,杨某希望解除劳动关系,但公司仅愿支付最低工资

杨某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后,中心指派律师承办此案。律师不仅全力协助杨某收集证据,还代理其申请劳动仲裁,经律师与仲裁工作人员耐心调解,杨某与公司达成协议。截至目前,双方纠纷已圆满解决。

近年来,各地司法行政机关聚焦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通过优化制度供给、强化解纷服务、专项普法宣传等举措,全力织密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网,以法治之力护航新业态健康发展。

贴心服务

数月前,物流小哥王某在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内的某物流企业运输货物时受伤,企业却以双方属于“合作关系”为由拒绝承担工伤赔偿责任。王某在园区法律援助联络点值班律师的帮助下,获得了应有的赔偿。

这是江夏区司法局将服务新业态作为重点工作,帮助新业态劳动者明确法律身份、畅通维权渠道的一个缩影。

江夏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科科长朱宏俊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该局针对新业态劳动者面临的劳动关系认定难、工伤维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前移服务端口,在全区大型物流集散地、电商园区等区域设立了4个法律援助联络点,选派优秀律师轮流值班,提供面对面的法律咨询、调解等“一站式”服务。

朱宏俊认为,相较于其他法律服务渠道,该局提供的服务不仅可以横向链接工会、人社乃至街道社区等,将法律援助、健康关怀、休息补给等功能融为一体,还能针对新业态劳动者获得工伤赔偿等案件,绕开繁琐流程,实现“当日受理、律师代办、快速审批”。

“未来我局将持续深化‘司法+’联动服务模式,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将更多网约车司机、直播带货从业者等新业态劳动者纳入服务范围。”谈及针对新业态劳动者的下一步服务,朱宏俊干劲满满。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司法局融合“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在新业态劳动者集聚的区域、商圈,建设“小哥学院”公共法律服务点,通过“定期服务+不定期普法+实时咨询”等方式,化解多起涉及新业态劳动者的矛盾纠纷;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司法局聚焦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需求,联合工会、律所,依托“龙城红色服务吧”“户外劳动者驿站”,打造“新就业形态法律服务站”……

随着新业态行业的持续发展,各地司法行政机关的贴心服务仍在不断深化,这些举措不仅为新业态劳动者送去了温暖与安心,更以法治力量助力新业态规范有序发展。

高效解纷

“做好新业态劳动者的服务管理,助力其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参与社会治理,对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昆山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尚晓珍告诉记者,该局聚焦新业态劳动者实际需求,延伸调解组织覆盖,推广线上解纷平台。

今年初,某平台配送员刘某在配送商品时摔倒受伤,被送往医院救治后因申报工伤事宜与用工平台发生争议。刘某申请法律援助后,昆山市法律援助中心及时启动“新业态从业人员绿色通道”,承办律师了解情况并收集证据材料后,帮助刘某积极争取权益,最终法院审理认定刘某和用工平台存在劳动关系。目前,刘某已成功提交工伤认定申报并获得相应补偿。

尚晓珍介绍称,该局联合市人社局、法院等部门,成立全省首家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形成了“咨询—受理—调处—普法”全周期处理机制,依托市镇两级劳动维权网络和各类调解组织,以省一体化平台等线上渠道为载体,线上线下开展多元解纷,合力化解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

近日,家住重庆市北碚区的外卖小哥郑某与前妻在当地司法局和婚姻家庭纠纷调委会的帮助下就子女抚养问题顺利达成协议,子女的健康成长有了保障,郑某终于可以安心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妍告诉记者,该局针对新业态特点,加强部门联动合作,积极与区委社工部、区总工会等部门联系沟通,以群团组织“群团强基层·联动促治理”改革工作为契机,建立联动合作关系。

李妍补充道,通过“1+4+N”模式,该局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分布于劳动量密集的4个“最美渝工港湾”为依托,统筹全区多家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打造了第一批“碚小司”法律援助暖“新”服务点。

北碚区司法局通过法律服务和纠纷化解等方式,在支持和帮助新业态企业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还能规范用工关系,保障劳动者权益。

专项普法

“没想到司法局不仅关注我们的劳动权益,还能帮我们解决子女随迁入学的问题,让我们感觉有‘娘家人’依靠。”

提及当地司法局的暖心服务,家住重庆市合川区云门街道的陈女士等5名外来务工的新业态劳动者由衷感慨道。

合川区司法局副局长黄天翔告诉记者,该局针对新业态行业劳动关系灵活、人员流动性高等特点,提供“上门式”普法服务,还依托“新业态就业群体维权岗”,在外卖站点、高校等新业态劳动者聚集区开展专项普法宣讲。

据介绍,今年以来,合川区司法局在外卖站点、物流园区等新业态劳动者聚集地开展普法活动8场,发放内含法律援助卡、电子取证指引的“维权锦囊”1000余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法律援新’行动,持续扩大普法服务覆盖面,探索将更多新业态劳动者纳入保障范围。”黄天翔说。

家住江苏省常州市的陶某在今年成为一名快递员,从业几个月,他对涉及快递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仍不甚了解,听说常州市钟楼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他慕名前去咨询,值班律师冯成的解答让他清楚了自身权益,得以安心投入工作。

陶某所享受的法律咨询服务,来自钟楼区司法局组织成立的新业态就业群体公益法律服务团。

“我局聚焦新业态行业特点,组建新业态就业群体公益法律服务团,制定不同种类的‘法治套餐’,让越来越多的新业态劳动者也变成社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将他们打造成移动的普法宣传站和社情民意信息点。”钟楼区司法局副局长张伶进一步解释道。

钟楼区司法局一方面针对新业态劳动者开展“订单式普法”,通过短视频应用、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线上线下结合提供普法宣传、申请引导。另一方面依托户外劳动者驿站,引导新业态劳动者参与普法宣传,充分调动了他们学法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新业态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植于千万劳动者的辛勤耕耘,也离不开法治力量的坚实托举。

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将始终把新业态劳动者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持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断强化权益保障实效,用法治的温度温暖每一趟奔波,守护每一次劳作。

来源:法治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吉林省高院到四平中院调研涉农村... 为促进涉农村土地纠纷案件民事审判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维护土地管理秩序,9月9日,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环...
严打食品安全犯罪 公安部发布“... 9月11日,由国务院食安办、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等28部门及经济日报社主办,北京市食药...
16岁少年和15岁少女,一时“... 近日,上海宝山区检察院对一起贩卖毒品案提起公诉。两名刚步入青春期的少年,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从好奇...
化解产权式商铺纠纷 成都这个法... 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产权式商铺往往产权分散、经营统一,“售后包租”“返本销售”“虚拟分割”等模式在后...
川AG注意!成都二绕高速、成巴... 开车的朋友注意 SA2成都第二绕高速公路 S2成巴高速公路 S7成会高速公路 通行有变 具体时间、路...
收房在即 突然发现隔壁是工业污... “听到对方律师说驳回原告诉求的时候,我火气一下子就大了。他们主张说没有披露(红线外不利因素)的义务,...
店家回应“女子吃自助剩10片三... 据威海市广播电视台报道,近日,杭州小吴(化名)和朋友在“月龙吟”日料自助用餐,两人共消费1346元,...
财政部详解“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记者 辛圆 据新华社消息,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蓝佛安9月10日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
“少年骑士”,法律红线不可越 放学时段,贵州省桐梓县多所学校门前,各类车辆呼啸往来。仔细看去,有不少学生骑着自行车、电动车甚至摩托...
“小散”工程纳入制度保障范围 ... 工资保证金是解决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的重要兜底保障措施。近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会同相关部门对《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