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人民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力量,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在基层及时化解,构建起“小事不出连、大事不出团、矛盾不上交”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3年来,兵团各类人民调解组织累计调处矛盾纠纷17.2万件,服务职工群众33.95万人次,调处成功率达99.48%。
为创新多元联动机制,构建高效解纷体系,兵团紧贴职工群众需求,健全以师市人民调解协会和矛调中心为“指挥中枢”、团场(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本脉络”、连队(社区)调解组织为“神经末梢”的调解网络体系,实现调解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覆盖城乡。目前,兵团共有人民调解协会15个,团场(乡镇)、连队(社区)调委会2619个。
兵师两级司法行政机关聚焦矛盾纠纷多发易发行业领域,对接相关行业部门,依法设立各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及时化解各领域矛盾纠纷,做到“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纠纷联调的工作局面。
各师市、团场树牢兵地“一盘棋”思想,与毗邻市县及乡镇建立联动机制,设立矛盾纠纷联调室或联系点,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结对共建等形式,妥善化解涉兵地矛盾纠纷,促进兵地职工群众深入交往交流交融。3年来,兵地联调化解矛盾纠纷1万余件。
围绕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任务,兵团司法行政系统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入驻师、团综治中心,统筹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资源力量常态化驻点服务,通过强化诉调、警调、访调联动,建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协同配合的纠纷化解机制,全力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截至目前,共有498名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专职人民调解员入驻师市、团场综治中心开展工作,累计调解矛盾纠纷6490件,办理法律咨询10504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8件。
为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品牌化规范化建设,兵团立足本地矛盾纠纷实际状况和调解员擅长领域、专业特长,积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民调解品牌。目前,兵团已培育形成一师“塔河源”、四师“石榴籽”、八师“花园连心桥”、十师“一壶奶茶”、十四师“昆仑山下古丽花”等一批特色调解品牌,职工群众对人民调解的知晓率和首选率大幅提升。
文章来源丨石榴云/新疆法治报
记者丨房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