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路边歪脖子的废弃电杆总让人提心吊胆,现在总算清走了,下地干活、骑车赶路都踏实多了!”看着乡村公路旁、田地间的废弃电杆被逐一清理,村民的话语里满是安心。此前,这些因线路改造等原因被遗留的废弃电杆出现歪斜松动,不仅是影响村容村貌的“乡村补丁”,更成为威胁道路通行、农民耕作的“头顶悬杆”。普安县检察院以公益诉讼为抓手,“执尺”精准监督,推动废弃电杆隐患清零,用检察履职为乡村平安筑起坚实屏障。
整改前后照片
深查细究:揪出公共安全“隐形威胁”
“线索排查不能浮于表面,要真正走到群众身边,发现他们关心的安全问题。”普安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秉持这一理念,履职中深入各乡镇公路沿线、田间地头开展巡查。2025年4月,办案人员通过实地走访发现,辖区内省道、县道、乡道沿线及耕地区域散落着大量废弃电杆,部分电杆底部松动、杆体倾斜,有的甚至横靠在农田边缘,一旦遭遇风雨天气,极有可能倾倒砸伤行人、车辆或损毁农作物。
为固定证据,办案团队对全县各乡镇(街道)的隐患点进行拍照取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证实这些废弃电杆已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造成社会公共利益受损。经进一步调查了解,这些电杆多为电力、通信企业线路改造后遗留,因权属划分不清晰、后续监管不到位,长期处于无人处置状态。
精准监督:锚定履职“责任靶点”
群众安全无小事,履职监督见真章。普安县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精准锁定相关行政部门对废弃电杆隐患所负有的综合监督管理职责。经调查发现存在未及时开展监督检查、未有效督促企业整改等怠于履职问题,故依法启动监督程序。2025年5月16日,普安县检察院予以立案,并于6月11日向该行政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提出三项明确建议:一是督促电力、通信企业对废弃电杆开展全面安全评估;二是对影响道路通行和农作安全的废弃电杆及时组织拆除,确保拆除过程安全;三是推动拆除后的电杆合理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同时要求其在两个月内书面回复整改情况。
整改前后照片
协同共治:凝聚整改“强大合力”
“整治工作跨行业、跨部门,需凝聚多方合力。”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立即行动。检察机关依法跟进,推动其牵头搭建协同治理平台。2025年6月16日,该行政部门组织县交通运输局、交警大队及各通信、电力企业召开整改部署会,明确职责分工,印发《关于对废弃电杆安全隐患进行整改的函》,要求企业“主动认领、限期整治”,并于8月5日前报送进展。
为杜绝整改流于形式,普安县检察院持续开展嵌入式监督,于8月5日联合该行政部门召开推进会议,实时掌握整改进度,对滞后单位现场督办。针对权属界定难、拆除成本高等实际问题,检察机关发挥协调职能,积极搭建对话平台,推动电力与通信企业签订《通信网络光缆挂搭电力杆塔安全协议》,明确处置责任,打通整改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监督效果。
跟踪问效:筑牢安全“长效屏障”
“整改不能‘一阵风’,要确保问题不反弹。”该院建立“整改台账+动态跟踪+效果评估”机制,联合“益心为公”志愿者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截至2025年9月5日,全县共排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废弃电杆161根,已完成整改116根,对于剩余45根电杆,相关企业将持续推进,承诺将于10月底前完成整改。
同时,各电力、通信企业已将电杆隐患排查纳入日常巡检制度,建立隐患动态清零机制。相关行政部门也同步推动建立《废弃电杆安全隐患常态化监管机制》,明确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从制度层面防范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如今,行走在普安县的乡村道路上,昔日歪斜的废弃电杆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路面和规整的农田。普安县检察院以公益诉讼监督为纽带,串联起“检察+行政+企业”的协同治理链条,不仅消除了公共安全隐患,更守护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为乡村振兴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
通讯员 刘蓉霞
编辑 曹吟秋
二审 张谌
三审 黄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