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生态屏障,推动美丽咸阳高质量发展。2025年8月26日,咸阳市召开《咸阳市东庄水库库区周边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该《条例》已于2025年5月28日经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陕西省库容最大的战略水源工程,东庄水库计划于11月下闸蓄水,《条例》的出台为其安全运行和生态保护提供了法治保障。
《条例》共七章,系统框定了管理范围、明确了权责分工、设立了禁止行为清单,并提出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等多方面举措,旨在实现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同推进。
划定管理范围,确立保护与发展并重原则
《条例》首次明确东庄水库库区周边管理范围为“库区保护范围线外延一千米区域”,若该区域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还需同时遵守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原则确立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府主导、部门共治、社会参与、协同治理、综合利用”,突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并重。
严禁破坏行为,设立生态“高压线”
《条例》第十九条明确禁止七类行为,包括新建扩建化工项目、采石采矿挖砂、向水体倾倒废弃物等,彻底杜绝可能破坏库区生态的活动。同时,推进生态修复,建设绿色生态走廊,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筑牢泾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多部门协同共治,明确职责分工
《条例》构建了“市级统筹、部门协同、县级主责”的管理体系。市人民政府负总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永寿、淳化、礼泉、泾阳、彬州等县(市)承担属地管理职责;水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文旅等13个部门按职责分工协作,形成监管合力。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文旅融合
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条例》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由发改部门发布产业指导目录,严控“三高”项目进入;农业农村部门推动生态农业,减少面源污染;文旅部门挖掘泾河文化价值,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发展生态旅游、水上观光等新业态,推动“文旅+生态”深度融合。
强化水资源管理与防洪安全
水利部门将统筹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建立生态流量监测体系,加强水旱灾害防御,完善应急预案和抢险机制,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和区域供水保障。
公众参与+智能监管,健全长效保障机制
《条例》鼓励社会参与监督,设立举报渠道,并对突出贡献的单位与个人予以表彰。同时,推进智能化监测网络建设,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实现全域实时监管,提升治理效能。
发布会上,市水利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分别就《条例》落实的具体措施作出回应,表示将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强化执法监督、推进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管控,全力保障东庄水库周边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咸阳市东庄水库库区周边管理条例》不仅是咸阳首部专门针对水库库区周边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也是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它的实施将为“西部名市、丝路名都”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和生态保障。
编辑: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