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由中宣部组织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作为全国稳外贸、稳外资、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上海始终是外资企业最青睐的投资首选地之一。这里不仅是跨国公司布局中国的桥头堡,更是许多外国企业成长壮大的舞台。
记者从上海市商务委获悉,“十四五”以来,上海在外贸外资领域交出亮眼成绩:2024年口岸进出口总额达11.07万亿元,保持世界城市首位;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980亿美元,高技术制造业吸引外资比重由37.2%升至75.4%……上海正以更强的枢纽功能、更优的结构布局和更高的开放水平,为全球投资者注入信心。
8日下午,记者走进浦东陆家嘴,实地感受外资企业在开放前沿加速发展的脉动。
坚定选择上海:跨国企业的共同心声
“在中国,为中国服务,在中国获得成长、成功。”这句话成为不少外资企业在沪发展的共同写照。
德硕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中野洋辅介绍,公司2003年落户上海,如今已在中国8个城市布局,拥有超过1100名顾问,为300多家客户提供战略、流程和数字化转型服务,今年还将首次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我们的成功与选择上海密不可分。这里既有优质的客户群体,也有汇聚全球的人才高地。”他说。
达索系统大中华区创新业务管理总监索爱伦则回顾了企业在华发展历程:扎根中国20余年,业务增长超20倍。2025年7月,达索系统中国首个开放创新实验室在浦东启用。“中国的开放政策和陆家嘴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对未来书写更多创新故事充满信心。”
奋迅·贝克麦坚时联营办公室/奋迅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施淼分享了法律服务业的感受。联营模式打破了服务贸易壁垒,为跨境投资和合规提供一站式服务。她说:“我们愿意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法律桥梁,为打造更具活力的中国市场,贡献专业力量。”
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声音,共同构成了跨国企业在沪发展的生动注脚。
安永上海创新中心
选择背后的理由:开放环境与政策保障
跨国企业的选择并非偶然,而是对上海开放环境和政策保障的深刻认同。
首先是开放环境的国际化与法治化。外企代表普遍提到,上海政府部门高效务实,政策传导快速,政企沟通渠道畅通。正如索爱伦所说:“这里不仅有高度开放的市场,更有对企业声音的积极回应。”
其次是人才与产业的集聚优势。中野洋辅认为:“上海是全球人才的高地,这为企业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索爱伦看重这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广阔需求,施淼则强调陆家嘴国际氛围对跨境法律服务的重要支撑,而安永创新中心合伙人田成则表示,上海汇聚了丰富的创新资源、专家团队和初创企业生态,为跨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落地基础。
更重要的是确定的政策支持。面对全球不确定性,中国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企业提供了稳定预期。从跨境电商到数字贸易,从金融开放到绿色金融,上海不断创新政策供给,使外企能够放心在此投资、研发和成长。
陆家嘴管理局副局长周海东介绍,陆家嘴以全市0.5%的面积贡献了近14%的GDP,集聚了全国70%的外资资管机构、40%的外资法人银行。今年以来,陆家嘴外资集聚效应持续显现,仅1至7月,就新增合同外资项目156个,同比增长近20%;合同外资金额达到9.23亿美元,同比增长14.37%。周海东说:“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金融城,让更多外资企业把研发、投资、结算、创新放在中国,放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