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城建”)对外发布《关于涉及重大诉讼的公告》,披露公司作为连带责任保证人,卷入两起与浦发银行(600000)杭州清泰支行的借款合同纠纷。公告显示,两笔涉案主债务本金合计达3000万元,浦发银行杭州清泰支行提出的诉求金额总计超2043万元。
从案件细节来看,两起纠纷均由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于2025年7月21日受理。其中第一笔借款源于2024年6月25日浦发银行杭州清泰支行与杭州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建工”)签订的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约定主债务本金1000万元,到期日为2025年6月25日。而杭城建早在2024年6月21日,就与浦发银行签订保证合同,为该笔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三年。
根据诉讼材料,杭州建工在2025年3月20日前已结清期内利息,但此后便停止还款。据此,浦发银行杭州清泰支行请求法院判令杭州建工归还借款本金及相关利息合计143,301.15元,并要求杭城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另一笔纠纷则关联杭州建工2024年6月24日向浦发银行杭州清泰支行的2000万元借款,到期日为2025年6月24日。同日,杭城建与浦发银行签订保证合同,为该笔借款承担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间与前案一致。因杭州建工自2025年3月20日后同样停止还款,浦发银行此次提出的诉讼请求金额达2028.8万元,且要求杭城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回溯至2024年,杭州建工的财务危机其实早已显露。
从司法案件情况看,企查查信息显示,2024年杭州建工作为被告的司法案件多达283件,在历年案件数量中居首。进一步梳理案由可见,买卖合同纠纷(48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19件)、建筑设备租赁合同纠纷(12件)等涉债务类纠纷占比颇高,侧面反映出公司因资金链紧张,与上下游合作方的债务违约事件频发。
在被执行人维度,2024年杭州建工的历史被执行人记录达170条,被执行总金额更是高达1.9亿元。如此大量的执行案件,直观表明公司对既有债务长期处于“拖欠未偿”状态,偿债能力已严重恶化。
更早之前的2024年3月,杭州建工就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涉案金额超386万元且全部未履行,同时还被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但就在杭州建工债务危机已十分显性之际,2024年6月24日、25日,浦发银行杭州清泰支行仍向其发放合计3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彼时,杭州建工不仅已是“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对象,还面临数百起涉债诉讼与超亿元被执行金额。
对于此次涉诉,杭城建在公告中表示,截至公告出具日,两案均处于受理阶段尚未审结,暂未对公司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将依法积极处理纠纷,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并根据诉讼进展及时披露信息。
不过,这起事件也需关注浦发银行信贷风控环节的漏洞——面对陷入债务泥沼的借款主体,如何平衡业务拓展与风险防控,或将成为其后续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据2025年中报,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第8个报告期下行,从2023年第三季度的1.52%降至1.31%;拨备覆盖率回升至193.97%,较上年同期提升18.6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切实增强。
但是房地产领域则面临行业周期与风险敞口的叠加考验。相较于年初,尽管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比例从7.36%微降至7.33%,但不良率从2.50%升至3.57%,增幅超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