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9月8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司法部部长贺荣介绍,目前,我国有律师83万、仲裁员6.7万、公证员1.5万、司法鉴定人4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1.2万,每年办理各类业务4000多万件,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贺荣介绍,“十四五”时期,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立足职能扎实推进法治建设相关任务的落实,以及政府立法、依法行政、刑罚执行、公共法律服务、涉外法治等各项工作,为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贺荣称,在政府立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全面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法律法规供给。五年来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53件、制定修改行政法规150件次。民营经济促进法、粮食安全保障法、能源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同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对全部现行600多部行政法规开展了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清理。围绕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推进制定31件授权和改革决定,以及7批次一揽子修改法律法规58件、废止28件。
在民生福祉的法治保障方面,贺荣介绍,司法部聚焦民生领域,我们突出重点,和有关部门推进制定修改食品安全法、学前教育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针对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切实履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的职责,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规范罚款设定实施和涉企行政检查。目前,我们正在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此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贺荣介绍,司法部深入推进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调解、仲裁等领域改革发展,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并持续完善。建设全覆盖的法律服务网络,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加力提升服务质效,五年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7亿多次;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法律服务支持帮扶力度,建立健全律师行业东中西部对口帮扶机制,公共法律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不断提升,积极回应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老年人、青少年、军人军属等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
“目前,我国有律师83万、仲裁员6.7万、公证员1.5万、司法鉴定人4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1.2万,每年办理各类业务4000多万件,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贺荣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