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下周内会全部到账!”近日,信宜法院一楼会议室长条桌前早已排起队伍——96名工人攥着身份证和银行卡,目光停留在桌上的欠薪明细单,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卡片边缘,等着核对那笔盼了两年的工资。
通讯员 供图
从调解协议到执行僵局
时间回到2024年7月,调解室里的键盘声此起彼伏,伴随着工人们焦灼的呼吸。经信宜法院与市人社局联合调解,信宜A医院与96名工人达成调解协议,约定2024年9月前结清所有欠薪,协议当场进行了司法确认。
可9月已过,承诺的工资却未到账。2024年10月,工人们攥着调解协议书,再次走进信宜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姜保接案后,第一时间对被执行人账户进行查封冻结,屏幕上“余额不足”的提示却让执行第一步就遇阻。他带着执行干警直奔医院,大门紧锁的院区里,落叶堆在停业公告前。多次电话联系医院负责人,对方只有一句“没收入,实在没钱”。
凭着多年办案经验,姜保想到医保账户或许有突破口,当即向医保局发去协助查询函。可回复却给希望浇了冷水:“按年终清算规则,该医院无未发放医疗补助金。”执行工作陷入了沉寂的僵局。
政策缝隙里的光亮
2025年3月,执行团队在一次偶然中得知,DIP病种分值付费规则有了新调整——按照新规,信宜A医院可能有一笔款项退回。姜保立刻拨通医保局电话,对方核实后回复:“确实有这笔钱,但得等系统最终确认。”挂了电话,他翻开日历,在6月那一页重重画了个五角星,旁边写着“盯紧”两个字,这颗星成了96个家庭的希望标记。
6月底的信宜,骄阳把柏油路晒得发烫。姜保正在邻市处理另一起执行案,手机突然响起,医保局工作人员的声音带着急意:“姜法官,系统显示将会有230万元划入医院账户!”他立马对着司机喊:“掉头,回信宜!”两个小时的车程里,他三次拨通银行电话,语气坚定:“这笔钱一到账立刻冻结划扣,备注执行案款,千万不能耽误!”
当车驶回信宜时,夕阳把云染成了金红色。手机“叮”的一声,收到短信:“230万元已划至法院执行账户。”姜保盯着短信,指尖在屏幕上轻轻点了点,紧绷了近一年的肩膀终于松了下来——96名工人的漫长等待,终于有了回音。
确认单上的期待
7月14日的会议室里,打印好的欠薪明细单铺满长桌,每一张纸上都印着工人的名字和盼了两年的数字。
李师傅快步走到桌前,姜保指着单子上的“20000元”:“您核对下,欠薪金额和卡号都对吗?”他眯着眼看了又看,掏出手机对着卡号拍了照,签字时笔尖在纸上顿了顿,抬头笑出了眼角的皱纹:“没错没错!这钱刚好给俩孩子交学费,总算不用愁了。”
通讯员 供图
50多岁的刘阿姨戴着老花镜,手指轻轻点着单子上的“4300元”,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姜法官,这数对吗?我记着是四千三。”姜保拿起单子再次核对:“阿姨您放心,一分都不会少。”她听完立刻笑了,笔握得稳稳的,在确认单上签下名字。
通讯员 供图
散场时,会议室的门被阳光映得发亮。工人们走在走廊里,脚步都轻快了许多。有人掏出手机就给家里打视频:“下周钱就到卡上了!孩子的学费、家里的生活费都有着落了!”
姜保站在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渐渐走远,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他却觉得格外清爽——再过几天,96条银行到账短信会陆续响起,那一声声提示音里,藏着96个家庭终于能松口气的温暖,也藏着司法为民最实在的分量。
撰文:李阳诗 陈柳帆 高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