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工业园区的昌龙电机生产线上,机械臂灵活舞动,精密电机如流水般滑下传送带。“日均生产电机28万个。少了频繁检查的干扰,我们得以全力冲刺产能目标。”紧盯实时数据的厂长詹太旺道出了生产红火的秘诀。
航拍都昌工业园区
热火朝天的景象背后,是都昌县推行“企业宁静日”制度激发的澎湃动能——每月1日至25日,是企业专注生产、免受非必要行政检查干扰的“宁静港湾”。
宁静有“法”:刚性制度筑起“防护堤”
深化“放管服”改革,关键在于厘清边界、强化约束。
走进都昌工业园区管委会,“企业安静生产期”正负面清单赫然在目。正面清单严格限定入企检查范围,负面清单明确禁止随意干扰行为。除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特殊情形外,执法部门“非必要不入企”,为企业专注发展划定了清晰“红线”。
“如今入企检查需过两道关。”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着手机上的“入企扫码”系统,“特殊检查必须严格履行分级审批程序并向园区报备,扫码确保每次入企行为全程可追溯、可监管。”今年以来,该县涉企行政检查和非检查性活动减少156次。
为确保制度刚性落地,都昌县建立“三级处置”机制。对违规扰企行为,首次约谈负责人,二次全县通报,三次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这道坚实的制度“防护堤”,为企业吃下了安心谋发展的“定心丸”。
宁静有“为”:服务前置跑出“加速度”
宁静绝非“躺平”,而是服务能量的高效蓄积与精准释放。
在当地某体育用品公司,都昌县工信局干部正现场指导5G智能工厂申报。“政策主动送上门,数字化改造奖补资金直达账户,省心又省力。”公司负责人由衷感慨。像这样“送策上门”的专题宣讲、一对一辅导,已实现园区企业全覆盖。
某体育用品公司的智慧车间
检查的频次降下去,服务的温度与效能就升上来。执法力量与包挂干部主动转型为“企业顾问”,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提供前置性预警和指导。
更让企业暖心的是“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融资遇阻?政府搭桥解决2700万过桥资金;厂房老旧?4000余万元改造资金迅速到位;员工住宿难?园区人才公寓拔地而起。对于生产要素类诉求,政府承诺24小时响应,政策咨询确保3日内答复。改革以来,已有86个企业发展难题在闭环管理中高效化解。
宁静结硕果:澎湃动能撬动高质量发展
当行政“脚步”放轻放准,车间生产的“轰鸣”愈发强劲有力。
数字化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智能设备的运行情况
在某电机数字化车间,副总经理王保书指着全自动生产线介绍:“得益于政府简化审批、高效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让我们心无旁骛投入技改。月产能从400万跃升至600万个,今年产值预计将突破2亿元。”
蜕变正在园区竞相涌现,沉睡的资源也被唤醒。417亩低效用地重获生机,3.5万平方米闲置厂房机器重启,8家新企业争相落户……今年上半年,都昌县工业园区主营收入同比增长9.78%,利润总额增长13.9%。
“宁静日”的推行,让都昌工业的动力更加强劲。从刚性制度划定的“红线”,到“吹哨报到”的暖心呼应,“都好办”的营商环境成为区域竞争闪亮名片。以“静”促“动”的改革密码,正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供稿:都昌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