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苏州市同里古镇,薄雾还未散尽,小桥流水间已是人声渐起。河畔的早餐摊前,李老板打趣说:“老阿叔,又来得这么早啊!”只见59岁的岳伟忠提着笔记本,正与店家聊起前几日解决的桌椅纠纷。有人端来热腾腾的豆浆递到他手里,有人拉着他说起邻里琐事,他笑呵呵地应着,耐心倾听。
古镇的清晨总少不了晨练的老人、忙碌的店家和早起的游客,而在他们中间,总有这位熟悉的身影。他就是苏州市吴江区同里派出所的岳伟忠,更是大家口中的“老阿叔”。
古镇的“金牌调解员”
岳伟忠,1984年1月参加公安工作,2010年担任同里派出所副所长,现已退居二线。在同里的纠纷调解战线上,岳伟忠已经默默奉献15个年头。工作中,他秉持“群众矛盾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理念,在社区调解工作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出了“一早二多”工作法,有效提高了矛盾纠纷调处率和群众满意度。参加工作以来,“老阿叔”岳伟忠成功调解各类纠纷2600余起。
2018年,同里镇北联村的一起工程施工意外,导致一名老人不幸身亡,死者家属情绪激动,工程队一方也难以接受指责,矛盾几近失控。面对激烈的争吵,他先将当事人分开,自己充当起“传声筒”,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来回穿梭,既转达歉意,又分析利害关系,反复劝解。前后36天,他像跑马拉松一样坚持不懈,终于让双方坐回调解室,心平气和地达成了和解。
这样的案例在他四十余年的警务生涯里不胜枚举,耐心与坚守成为他身上最鲜明的标签。他常说,调解没有捷径,只有把小矛盾当大事情去办,才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平安联盟”的领头者
在同里派出所的十余年里,他不仅是调解员,更是创新者。为了解决旅游景区矛盾多、纠纷多的实际情况,他牵头建立了“娘舅联盟”,联合社区干部、律师、旅游公司共同介入调解。同时成立了“阿叔调解工作室”,做活源头化解联调机制,将景区矛盾纠纷化解延伸至“最后一米”,从而提高矛盾调处率、提升群众获得感。
随着游客量的攀升,他又带领所里成立了“掌柜联盟”,把几百家民宿和商户组织起来互通信息,形成守望相助的氛围;还发动有经验的民警和志愿者组建“侠客联盟”,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古镇的安宁。
节假日期间,他几乎没有休息日,手机24小时开机,买卖纠纷、住宿纠纷、游客投诉一刻不停,他甚至学会了线上调解和远程处理,始终把游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正因如此,他被群众亲切地从“岳警官”叫到“老岳”,再叫到如今的“老阿叔”。这个称呼饱含着信任与亲近,更是对他多年辛苦付出的最大褒奖。
岳伟忠常说,调解无小事,看似很简单的纠纷,如处理不当,就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只有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全方位地解决矛盾的根源,才能化解潜在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退“二”不休的“老阿叔”
2019年,岳伟忠退居二线,但依旧奋斗在调解一线。“我跟所里的年轻民警开玩笑时说,退二线就是从‘岳所’变成了‘老岳’,就是个称呼的变化,以前做什么工作,今后还是继续干。”2019年底,同里古镇举办暮鼓晨钟活动,大量游客前来参加,岳伟忠积极参与安保任务,直到半夜12点,岳伟忠还在跑前跑后,一丝不苟地处理一起旅游纠纷。他说,“我们所里的年轻人都是好样的,我作为老同志也不能落后!”岳伟忠来到同里已经15年了,15年里,几乎大部分的大年三十都是在值班室度过的。
如今,岳伟忠即将退休。他说,等离开岗位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陪伴家人,再带他们来古镇走走看看。多年节假日值守,他错过了许多团圆,但没有遗憾,因为他知道,能够做一名让人信得过的调解员,让百姓心安,是他最值得骄傲的事。
在同事眼中,他是“人熟、地熟、事熟”的一面旗帜;在群众心中,他是公平公正、耐心细致的金牌调解员。即使即将卸下警徽,他依旧保持着那份执着——“退而不休”,他常笑说自己不会闲着,还会继续为古镇的安宁贡献余力。
在江南的烟雨中,在同里古镇的石桥边,人们或许记不清每一次调解的细节,但一定记得那位总是笑着走来、耐心倾听、让人心安的老阿叔。他留给古镇的,不仅是一个背影,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安宁。
文/苏景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