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顺德一所小学的午休室照片在网络上炸开了锅。130平方米的房间,18套上下铺密密麻麻排列着,每张1.8米的床要睡6个孩子。有家长向媒体反映,担心安全隐患,“万一着火怎么办?孩子跑得出来吗?”
校方的回应很诚恳:“我们真的尽力了。”为了这届突然暴涨的700名新生,暑假搬空了能改造的所有房间,连窗帘空调都配齐了。老师也牺牲了午休,4人一组在走道巡逻。
评论区瞬间撕裂成两个世界:广东家长感慨“有床睡很好了,我们还在打地铺”,江苏家长却震惊“小学居然有午休?我们中午都在上课!”更多的家长反映,自己孩子午休还是趴在桌子上睡,睡到手酸脸发麻。
可“尽力”二字,真的能托住一百多个孩子的安全吗?
当100个六七岁的孩童同时挤在密闭空间,危险是能计算的。人均1.2平方米是什么概念?孩子翻个身就会碰到同伴的胳膊。更揪心的是2层床——上铺离地近1米,低年级孩子爬上去摇摇晃晃。去年湖南就有小学因类似床架倒塌导致学生骨折。
午休时间短?一个小时左右,火灾可不管这些。按照消防规范,百人以上的密闭空间必须设两个出口,疏散通道宽度不能小于1.4米。可照片里床架挨着床架,过道仅容2人侧身过。若真发生火灾意外,4个老师如何引导百余名惊慌的孩子逃生?
那些理解校方的声音,藏着更深的无奈。
“总比趴着睡强”,佛山家长林女士在评论区叹息。她女儿在另一所学校,午休时只能把脑袋埋进胳膊弯,一觉醒来手麻脸肿。山东家长更是羡慕:“我们连午休室都没有!”当“有床睡”都成了奢侈品,谁还忍心苛责这所拼尽全力的学校?
但教育资源短缺,不该让孩子承担风险。广州黄埔区某小学的解法或许值得参考:他们把教室课桌换成变形家具,课桌一拉就成了小床;深圳一些学校用轻便折叠垫,中午往教室空地一铺就能平躺。这些方案人均成本不过两三百元,却避开了“货架式”睡眠的危险。
顺德区早在2021年就发文要求“保障学生躺着睡”,可面对激增的生源,政策落了空。隔壁东莞麻涌镇倒是指标先行——新建小学强制配备午休楼,人均面积3平方米。教育投入的差距,最终体现在孩子是睡在床上还是“床架上”。
学校做了问卷调查:400多个家庭仍选择挤进午休室。这个数字像根尖刺,扎破了教育公平的幻象。当一些学校能建恒温泳池、天文馆时,另一些学校连给孩子一张安稳的午休床都是奢望。
写在最后
该校确实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让低年级的学生能够有床午休,这一点值得赞赏。但是,因为生均占地面积不达标,确实存在消防和卫生防疫(流感季)的安全隐患,这需要学校想办法解决,不然一个疏忽麻烦缠身。
从短期看,可以采取分批次午休的办法,如1-3班先休息40分钟,10分钟后,4—7班休息40分钟;或者,改用部分班级教室午休(如下图,只是摆放体操垫午休)只需要一周学生即可适应。中长期彻底解决午休问题,就需要财政投入,改用午休桌。
安全与学生午休尊严,从来不是选择题。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