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2025年民生政策例行吹风会第三场举行,解读《重庆市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市民政局局长阚吉林介绍,8月起,我市将向市内中度以上失能等级的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以电子消费券形式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在试点期间,抵扣比例暂定为养老服务消费金额的40%。
补贴对象有哪些
本次补贴对象为经统一评估为重庆市内中度以上失能等级的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且购买居家、社区、机构服务的服务地址在重庆境内。补贴项目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参照民政部确定的范围并结合重庆实际确定了机构长期服务、短期服务、日间托养和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康复护理、上门探访等17项具体服务内容。
补贴形式为依托“民政通”小程序和App,以电子消费券形式发放。在试点期间,抵扣比例暂定为养老服务消费金额的40%。其中,长期入住机构、“喘息”服务、日间托养抵扣额度暂定为每人每月最高800元,居家社区上门服务类抵扣额度暂定为每人每月最高500元,老年人能力评估券抵扣额度为每人最高100元。补贴期限为12个自然月,自2025年8月开始实施。
能力评估分三个环节进行
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主要是针对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开展能力评估是政策实施的重要环节。对于申办老年人评估机构有什么要求?评估流程有哪些?
市民政局副局长徐松强介绍,评估机构业务范围应包括老年人能力评估类相关内容,应配置医护背景评估人员不少于5人的10人以上评估团队,应具有专业的独立评估场地等条件。评估流程按照老年人自评、评估申请初筛、组织开展评估等三个环节进行。评估结果认定时效为12个月,已经长期护理保险确定为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可直接转换应用评估结果。
照护失能老人有哪些举措
据统计,重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70万。近年来,我市把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放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宏大场景中谋划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扩大照护规模、拓展照护范围、提升照护质量三个方面。
我市将提升失能照护能力作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区县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达到52家,每个区县至少有1所。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至67.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建设家庭养老床位5000余张,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9万户。目前,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医养结合机构达到176家,床位总数达到5.1万张。
同时,我市出台20项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其中为经过认定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给予家庭养老支持服务、建立家庭养老床位等3项,就是为了帮助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2024年,我市为7.44万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发放每月200元的养老服务补贴。目前,全市2.4万特困和低保失能老年人已纳入政府集中照护范围。卫健部门将老年人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每年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体检等健康管理服务。我市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域试点省份,参保人数达800万人,享受待遇7.57万人,累计为失能人员及家庭减轻经济负担11.53亿元。
近年来,我市在12所高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在全国率先开展养老服务公费生试点,今年首批招收100名智慧养老专业公费生,打造了一支人数更多、层次更高的养老服务队伍,让失能老年人得到专业化照护。
小贴士>>>
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这样申请
第一步是个人申请: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或其代办人按照自愿原则,通过“民政通”小程序或者App线上申请。老年人线上申请有困难的,可由家属、乡镇(街道)、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为老年人提供协助申请服务。
第二步是开展能力评估:由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依据《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开展评估。
第三步是发放电子消费券,审核通过后5个工作日内发首月券,每月1日自动发放当月券,有效期为1个月,当月获得,当月使用,次月失效。
第四步是核销电子消费券,消费时直接按比例抵扣。最后是资金结算,经核定后,向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结算费用。(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张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