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8月25日,美联储理事库克表示,特朗普无权将她从美联储解雇,她也不会辞职。
据悉,库克通过律师向媒体发表声明回应称,特朗普“在法律上既无依据也无权力”解除其职务——该职位由时任总统拜登于2022年任命,其任期将持续至2038年。
库克强调:“我将继续履行稳定美国经济的职责。”其律师指出,特朗普的要求“缺乏正当程序、事实依据和法律授权,库克方面将采取一切必要法律行动予以抵制”。
库克是美联储首名非洲裔女性理事,任期至2038年。她2022年5月就任美联储理事,先前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曾在民主党人奥巴马任总统期间任职于经济顾问委员会。
特朗普宣布撤销库克职务
当天稍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真实社交”上公开了一封致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的信件,宣布即刻将其免职。
据了解,特朗普在信中援引的《联邦储备法》确实规定总统可“基于正当理由”撤换美联储理事。不过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历任美国总统为保持货币政策公信力,均避免干预美联储事务。
特朗普政府多次喊话库克辞职
这场风波始于上周美国联邦住房金融署署长普尔特对库克抵押贷款问题的质疑。对此,有美国专家指出,涉事抵押贷款发生在库克任美联储理事之前,且其参议院确认听证时已披露相关记录——“总统和参议院完成任命审核后,意味着其公民时期的所有行为均已通过审查。如果以过往私事为由追惩现任职务,则完全违背‘正当理由’的法律本意。”
普尔特上周公开指认库克曾同时将两处房产申报为其“主要住宅”以获取更优惠贷款利率,并向司法部提交一份刑事指控。特朗普随即在社交媒体上转发相关报道并称“库克必须辞职”。
库克则称她不会“因一个帖子提出一些问题就被霸凌到辞职”。美国司法部之后表示将对库克展开调查。
法律与制度:总统权力的边界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联储理事是14年任期的独立官员,仅能因“正当理由”被罢免,譬如严重的不当行为、违法或道德败坏,且必须经过法律程序。
换言之,联储理事属于独立机构官员,享有较强的职位保护,总统并不能像对内阁部长那样将联储理事“随时免职”。即便总统发布所谓‘免职信’,也必须通过司法审查才能真正生效;在法庭裁决前,库克仍然是合法的联储理事。
这一点在1935年的“Humphrey's Executor v. United States”案中已被最高法院确认。在该案中,时任总统罗斯福试图罢免联邦贸易委员会委员,但最高法院裁定独立机构委员只能因“正当理由”被免职,总统无权随意撤换。这一判例成为限制总统罢免权的重要先例。
△《卫报》报道,特朗普正在使用“法律战”手段针对对手,即指控其抵押贷款欺诈。
因此,舆论认为,特朗普此举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而非法律事实,其意显然是希望通过公开施压制造舆论,迫使美联储内部及司法部门采取行动。这种“法律战”策略并非真正落实,而是借助“宣布”来制造既成事实的氛围。
政治动机:央行独立性的冲击
当前美国经济面临通胀反复、金融市场动荡,因此利率政策极具敏感性,而美联储又掌握着利率政策的关键扳机。特朗普一直都在抱怨美联储“拖累经济”,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矛盾不断。此番点名库克,无疑更是将美联储作为央行的独立性推向风口浪尖。
舆论对此普遍担忧。《卫报》评论指出,这延续了特朗普惯常的策略——通过“倒计时外交”和“法律战”在公众场域抢占话语主动,而不必等待冗长的制度程序。美国国内批评者直言,这是赤裸裸的政治干预,破坏了制度性约束。
△路透社报道,多国央行行长担心被这场特朗普与美联储的风暴所拖累。
国际舆论也对此表示忧虑。路透社报道,多国央行行长担心“被卷入美联储风暴”,警告这将动摇全球货币政策的稳定性,认为为如果总统可以随意免去央行官员,将严重影响美联储的独立性,从而损害市场信心。
深层影响:制度信任的消耗战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特朗普“免职令”的象征意义已经完成:它削弱了美联储的独立性预期,加深了外界对美国制度运行的怀疑。如果这一趋势延续,独立机构将逐渐失去权威,美国治理体系的“防火墙”势必出现裂缝。
从金融市场到全球舆论,这场风暴远未结束。它考验的不只是库克个人的命运,更是美国制度能否抵御政治冲击的韧性。
特朗普与库克之争,既是一场围绕诚信的指控,更是美国民主制度与政治化趋势之间的一次正面碰撞。结果如何,将在未来数周见分晓。但无论如何,这一幕已在全球范围留下深刻烙印,也让美国引以为傲的“央行独立性”制度蒙上了阴影。
监制:魏静
主编:吕冬
审核:陆华宇
编辑:丁天怡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