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优艾智合”)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港股IPO上市。
笔者注意到,优艾智合营收虽持续增长,但盈利困境未改,报告期内每年至少亏损2亿元,近三年半合计亏损 8.35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总亏损更是达11.82亿元。由于公司成立于2017年,这意味着过去约7年的经营中,优艾智合已“烧掉”11.82亿元资金,却依旧深陷亏损。
资金链方面,报告期内,优艾智合始终未在经营上赚到现金,三年半合计净流出了45275.6万元,且每年至少有近8000万元经营性现金流出,同时,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已完全无法覆盖银行贷款,面对经营性现金长期净流出以及债务的背景下,公司资金链承压显著。
尚未盈利,期间费用蚕食利润
优艾智合是一家工业具身智能科技公司,致力于通过移动操作机器人驱动全球工业客户智能化变革,实现稳定、柔性、高效的生产。我们为半导体、能源化工、锂电、3C及其他制造、公用事业等众多行业提供“一脑多态”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包含高泛化智能模型以及具备感知、移动、操作能力的多形态机器人。
2022年-2024年和2025年1-6月(下称“报告期”),优艾智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789.6万元、10767.1万元、25489.2万元、12699.2万元,年内亏损分别为-23533.6万元、-25999.4万元、-20021.6万元、-13989.3万元,虽然优艾智合营收持续在增长,但是公司却始终未摆脱亏损的泥潭,近三年半合计亏损了83543.9万元。
更为严峻的是,报告期内披露的亏损数据,仅对优艾智合经营困境的冰山一角。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优艾智合的总亏损为11.82亿元,而优艾智合成立于2017年,这意味着在过去约7年的经营历程中,优艾智合已“烧掉了”11.82亿元,却依旧深陷亏损的泥潭,未来如何扭转持续亏损态势以实现盈利,成为公司当前亟待解决的核心难题。

笔者注意到,导致优艾智合持续亏损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期间费用蚕食利润所致。报告期内,优艾智合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4919.8万元、5386万元、6248.7万元、3752万元;一般及行政开支分别为6189万元、5274.6万元、5605.1万元、3094.6万元;研发开支分别为8072.2万元、6742.5万元、6239.8万元、4264.2万元,三者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6.3%、161.6%、71%、87.5%,具体情况如下:
可见,优艾智合每年至少7成收入用于期间费用,2022年、2023年更是超过100%。高额的期间费用直接挤压利润空间。
存贷双高,资金链承压
优艾智合此次港股IPO募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持续提升自我的研发能力、建造及升级多功能中心、提高国际品牌影响力、投资及收购、补充运营资金等,具体情况如下:

笔者注意到,对于优艾智合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或许并不会太低。从资金状况看,公司现金储备与债务结构已显现压力,截至2022年末、2023年末、2024年末、2025年6月末,优艾智合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8331.5万元、7583.2万元、13133.1万元、17681.1万元,流动负债中的银行贷款分别为0万元、3203.9万元、10432.6万元、19507.1万元,其中2025年6月末,优艾智合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已完全不够覆盖公司的银行贷款,资金链显著承压。
同时,报告期内,优艾智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7259.3万元、-9441.4万元、-7945.7万元、-10629.2万元,公司始终未在经营上赚到现金,三年半合计净流出了45275.6万元。若以优艾智合每年至少近8000万元经营性现金流出的背景之下,截至2025年6月末,优艾智合17681.1万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也很难维持公司较长时间经营性现金的需要,因此其对资金的需求较为迫切,此次港股IPO募资补流的金额可能不会低。

另外,再回到优艾智合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银行贷款方面。从上述的数据当中,明显的可以看出,2024年和2025年6月,优艾智合存在“存贷双高”的现象,这种矛盾的资金配置方式,不禁引发市场对其资金使用效率、债务合理性的质疑。(文 | 公司观察,作者 | 邓皓天,编辑 | 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