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维康药业IPO持续督导失责,民生证券及两名保代被警示
中国基金报记者 益民
监管对券商持续督导责任的要求正持续强化。
10月21日,浙江证监局披露,经查,民生证券(现为国联民生证券)作为浙江维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康药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持续督导机构,在持续督导履职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任绍忠、钟德颂作为保荐代表人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
持续督导存在两大违规问题
保荐项目上市后“业绩变脸”
根据浙江证监局发布的公告,民生证券作为维康药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持续督导机构,在履职过程中出现两大问题:
一是未充分关注在建工程延期异常情况,核查程序不充分。二是在出具维康药业2023年度持续督导文件过程中,核查结论不够谨慎,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任绍忠、钟德颂作为保荐代表人,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
据悉,国联民生证券的投行业务正处于整合过渡期。9月23日,国联民生公告称,收购后,国联民生承销保荐与民生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整合,国联民生承销保荐被确定为投资银行业务整合后的业务开展主体。自9月23日起,民生证券所有项目(含持续督导项目清单中的项目)将并入国联民生承销保荐。
维康药业于2020年8月登陆创业板,主营业务为现代中药及西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然而,公司上市后旋即出现“业绩变脸”,净利润自上市次年起连续下滑。
2023年,公司业绩陷入亏损,净利润为-803.9万元,同比下滑116.47%。进入2024年,其业绩恶化加剧,全年亏损1.47亿元。2025年上半年,颓势未改,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1.42%,净利润同比下滑552.50%。
近年来,因信披违规、违规占用资金等问题,维康药业多次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2025年6月27日,维康药业公告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未披露关联方资金占用及可转债募集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公司及实控人刘忠良被处以总计超过1400万元罚款。
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至2023年6月,刘忠良通过工程设备款名义转移上市公司资金至个人账户,累计占用资金超过1.5亿元,最高年份占比净资产超10%,却从未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截至2024年底,案涉被占用资金本金及利息已全部归还。上述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维康药业未按规定及时披露,亦未在2020年至2022年年报以及2023年半年报中披露。
年内多家券商被罚
保代D类名单持续扩容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加大对投行持续督导业务的监管强度,多家券商因持续督导业务未能勤勉尽责而被处罚。
9月,福建证监局披露,中信建投证券作为阳光中科的主办券商,在持续督导方面存在违规行为。福建证监局决定,对中信建投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业内人士认为,实际执业过程中,部分保荐机构仍存在“重发行保荐、轻持续督导”的倾向,对上市公司持续督导工作支持力度不够,在持续督导中流于形式、未能勤勉尽责。此外,也存在持续督导职责边界尚不清晰、日常持续督导执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亟需进行规范。
随着监管趋严,业务罚单的影响正不断延伸,对中介机构声誉、经营评级及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均形成深刻约束。
中证协于2024年9月20日发布修订《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通知,新增保代分类名单D(暂停业务类),为保代执业行为划定了更严格的红线。截至目前,已有14名保代被记入D类名单,东海证券、财信证券、国金证券、开源证券、东吴证券等多家券商保代均已进入该名单。
编辑:格林
校对:纪元
制作:舰长
审核:许闻
注:本文封面图由AI生成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