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线程80亿元IPO“插曲”,4400万销售退回虚实
创始人
2025-10-21 09:23:17
0

被称为国产“英伟达”的摩尔线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刺资本市场。

2025年9月26日,摩尔线程科创板IPO进程迎来关键节点——当日过会后随即提交注册。从申报到两轮问询再到上会,摩尔线程仅仅用短短数月,创下近年来A股IPO的最快历史纪录之一。

然而,就在即将登陆科创板的关键阶段,摩尔线程2024年5385.96万元的销售退回却引发市场关注。其中,单笔4400.28万元的集群产品退货,引发对其客户需求真实性的质疑。同时,该笔交易因招投标流程异常、会计处理跨期等问题,更显得疑点重重。

大额退货虚实

从摩尔线程IPO审核时间线来看,公司上市节奏紧凑:2025年6月30日获科创板受理,7月17日进入问询阶段,9月26日完成上市委会议并提交注册,整个流程推进迅速。

此次IPO,公司拟融资80亿元,中介团队阵容强劲——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会计师事务所为安永华明,律师事务所为北京市竞天公诚,评估机构为亚泰兴华(北京)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各方加持下,上市前景被普遍看好。

但财报数据在细究之下,却出现了“插曲”——一笔高达4400多万的销售退回引发质疑。

数据显示,摩尔线程报告期内销售退回呈现极端不均衡特征:2022年仅发生24.53万元小额退回,2023年全年无退货记录,2024年却突然激增⾄5385.96万元,占当年营收比例显著。

进一步拆解可见,这笔大额退回中,客户M退回的集群产品金额达4400.28万元,占比超81%;另有深圳极致微退回985.68万元。如此集中且巨额的退货,在IPO关键期出现,自然引发市场与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根据摩尔线程披露,客户M此次退回的是一单集群产品。公司解释称,客户M基于下游算力集群项目采购该产品,双方签合同后公司已完成交付,但因下游项目招投标流程冗长且最终未发标,导致款项长期无法收回,协商后选择退货。

表面合理的解释,结合行业惯例与财务规则推敲,却暴露出不少问题。

摩尔线程回复文件显示,客户M在下游项目“最终未发标”的情况下,已完成与公司的合同签订及产品交付——这与招投标基本逻辑严重冲突。这个所谓的客户是否存在“虚假需求”?

从行业特性来看,算力集群产品单价高、定制化强,下游客户采购通常以招投标流程明确为前提。而且,摩尔线程此前回复问询时曾明确,其直销模式下“未将未取得中标资格或未招标作为客户单方解除协议的条件”,且产品交付需取得签收凭证。

这意味着,公司在签合同时就明知客户M可能面临未中标风险,却仍完成交付。市场不禁质疑:客户M是否从一开始就缺乏真实需求?其采购行为是否存在配合公司“做高营收”以冲刺IPO的嫌疑?

会计处理合规性悬疑

相较于招投标疑点,客户M退货的会计处理更显蹊跷。

根据披露,这笔明确发生在2024年的4400.28万元退货,对应的存货余额确认被拆分为2024年与2025年上半年各50%——2024年末、2025年6月末,该退货产品对应的存货余额均为1216.79万元,明显存在跨期处理。

金通社注意到,《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明确规定,销售退回发生时应冲减当期销售收入,并同步调整存货账面价值,即退货发生后需即时计入库存、调整收入。也就是说,无论货物实际回收时点是否跨期,2024年发生的退货都应在当年全额处理。拆分至两个年度确认,与会计准则基本原则不符,不排除调节各期存货规模及利润的可能。

巧合的是,摩尔线程2025年1-9月业绩预告显示,公司营收预计7.35亿-7.86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64.17%-182.50%,净利润亏损收窄。将50%退货存货延迟至2025年确认,既减少了2024年存货减值压力,又避免对2025年营收增速造成过大冲击,这种“时间差”选择,进一步加深了市场对其财务调节的质疑。

客户集中度偏高

通过摩尔线程的招股书还可以发现,其关联交易与采购过于集中,这难免引发外界对其商业独立性与价格公允性的质疑。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高达89.86%、97.45%、98.16%与98.29%。2025年上半年,单一客户R为摩尔线程贡献超过一半收入。

这种高度集中的客户结构很容易受到主要客户需求变化的影响,一旦客户流失或订单减少,公司业绩可能面临断崖式下跌。

另一方面,公司招股书对报告期内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集中度进行了披露:报告期各期前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占比在 48%–63% 之间,采购品类包括晶圆与流片、芯片封测、IP 授权与仿真工具、服务器与电子设备等。

金通社注意到,其中某些供应商(S1/S2)被披露为“同一控制下企业”,且公司在上会稿进一步披露,S1/S2与实际控制人存在近亲属这样的密切关系。

但公司在文件中表示,采购价格“具有公允性”,并称独立比价程序已执行,但没有把所有第三方比价或独立评估全文披露在对外材料中。

众所周知,高度集中且部分供应商与实际控制人或其家庭成员存在密切关系,极易放大代理问题以及利益输送的可能性;即便目前为“经营所需”,长期高比例关联采购,也极有可能侵蚀外部股东的合法利益。

被寄予厚望的摩尔线程,能否顺利登陆科创板,摘得“国产GPU第一股”,业界拭目以待。(金通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算力ETF——5G通信ETF(... 10月21日,A股市场情绪持续回暖,科技股强势反攻,截至10:43,聚焦光模块+PCB+服务器龙头的...
3年亏掉30亿!国产GPU龙头... 国内GPU(图形处理器)芯片领域头部企业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沐曦股份)IPO(首次...
丰沃股份IPO,李书福子女浮出... 文|《投资者网》张伟 据上交所官网信息,宁波丰沃增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丰沃股份”或“公司”)...
【IPO追踪】招股获近2000... 10月21日,港股市场又迎来一家SaaS企业,电商领域的SaaS厂商聚水潭(06687.HK)成功在...
ETF融券榜 | 芯片ETF(... 2025年10月20日,芯片ETF(512760.SH)收涨0.69%,成交5.07亿元。获融券卖出...
上市计划两度搁浅,赛克赛斯重启... 【大河财立方消息】深主板IPO“撤单”9个月后,赛克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克赛斯)再一...
阿迪达斯羽绒服被指雪中飞代工?... 10月18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其在短视频平台直播间购买的阿迪达斯羽绒服实为雪中飞代工产品,并...
黄金ETF收涨超3.6% 每经AI快讯,周一,美股黄金ETF收涨3.64%,罗素2000指数ETF涨1.95%,新兴市场ETF...
重庆将跑出港股年内最大汽车IP... 进入10月,赛力斯港股上市进程明显提速。 10月13日通过港交所聆讯后,赛力斯在次日就火速召开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