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系AI生成
10月14日晚间,宗申动力(001696.SZ)公告,控股子公司宗申航发终止IPO进程,此举系“综合考虑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及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当日,重庆证监局已确认该公司终止上市辅导备案。
这标志着其历经5年5轮融资的上市之路戛然而止,相关对赌协议正式触发。母公司为此需直面近6亿元的股权回购压力,这对于业绩刚走出低谷的“宗申系”而言,算是一记重击。
宗申航发的折戟亦是低空经济2025风向转变的信号之一,在融资规模与数量持续双降的背景下,业内核心企业仍深陷需求不足、盈利困难的泥潭,距离构建自我造血的成熟产业生态仍有漫长的路途要走。
对赌上市失败,计提利息1亿
宗申航发成立于2016年,宗申动力对其直接及间接合计持股95.16%,航发主力产品是轻型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主要为无人机,旋翼、固定翼等通航飞机提供动力系统解决方案,这个细分领域规模较小但近几年增速较快。目前宗申航发产品在海外亦有创收,占比约3成,销往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三十多个国家。
图源:宗申航发官网
此前市场对宗申航发的估值约为22亿元,但在仍处于培育阶段的低空经济市场,公司短期业绩表现承压明显。2025年中报显示,宗申航发实现营收7034万元,同比下滑29.71%,净利润仍亏损3700万元,同比大幅下滑316.3%,经营性现金流-3365万元。
业绩规模上,宗申航发市占率并不高。据QYResearch调研显示,2024年全球航空活塞发动机市场规模大约为5.96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10.2亿美元,2025-2031期间CAGR为8.1%。
2020年8月-2023年5月,宗申航发先后通过5轮融资吸收了22家产业资本,阵容豪华,包括:国务院背景的北京国发航空发动机产业投资基金中心、西安曲江普耀空天投资合伙企业(西安市政府控股)、安徽交控招商产业投资基金(安徽国资委旗下)、重庆制造业转型升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重庆国资委控股)、四川天府弘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四川发展旗下)等。
对赌协议显示,宗申航发需在2025年6月30日之前在国内证券交易所上市。未成功则投资方有权要求宗申动力进行股权回购,相关资金年利率不低于8%单利。
图源:公司公告
财报显示,自2024年下半年起,宗申动力已经开始回购股权,理由为“在潜在不利条件下对战略投资者负有回购义务”,潜在不利条件为何,公司未做解释。
图源:公司公告
战投资金被宗申动力确认为金融负债(长期应付款),2024年底,宗申航发战略投资款及预计利息总额为7.9亿元,累计计提利息1.06亿元。截至2025 年 6月30日,公司确认的长期应付款本金余额为3.18亿元,累计计提的利息余额为8829.15万元。
从长期应付款总额来看,宗申动力上半年或已经支付了1.7亿元的回购款,若剩余未披露战投均要求全额回购,公司预计还需支付近4亿元。
图源:公司公告
行业变局:融资降温,盈利困局难破
宗申航发终止上市的原因,宗申动力披露为“综合考虑宗申航发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及资本市场环境变化”,低空经济融资的显著降温是重要体现。
图源:公司公告
2025年上半年,低空经济领域融资事件78起、总金额85亿元,较2024年同期分别下降15.2%、8%,与去年“泡沫时代”不同,技术可验证、配套能落地的标的成了资本转向的焦点。
此外7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下大力气防止低空产业领域出现低效重复建设或低端恶性竞争”,强调从实际出发推动产业,不能盲目跟风。部分地方打着低空经济的旗号盲目圈地、重复建设产业园的现象,被直接点名。会议强调:要务求实效,防止低水平竞争。低空经济不是房地产,它需要的是硬科技、真场景、强运营。
“降温”的另一面,是当下低空领域的市场需求依旧不足,应用场景多处于探索阶段,局限在物流运输、公共服务、医疗救助等少数领域。
此类标的大多依赖政府购补贴,或赔本赚吆喝,并非成熟的商业化模式,离开政府补贴或股东“输血”将举步维艰,无法形成健康的商业闭环。
今年7月,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公开指出,低空经济几乎所有参与者都在亏损,当前低空产业普遍缺乏商业闭环,盈利难是主要瓶颈。
头部企业中,上半年“工业无人机第一股”纵横股份(688070.SH)亏损3579万元,进入连亏第四年;“低空经济一哥”亿航智能(EH.US)上半年亏损1.59亿元,净利率跌至-92.01%;山东福莱特无人机亏损153.43万元,第五大股东淄博高新产投已在9月将所持股份挂牌转让。
Wind低空经济指数成分股中,2025年H1总计20家上市公司亏损,板块合计净利润84.87亿元,同比下降18.2%,净资产收益率为2.1%,较上年同期下降0.46个百分点。
“高成本、长周期”是行业突出的壁垒,业内企业年均研发投入超2亿元,单次适航认证费用就需数亿元,且国内适航标准仍在完善中,如电池安全性、自动驾驶冗余等细分领域暂无明确规范,中小企业难以承受时间、资金双重成本,导致行业呈现“头部集中化”趋势。(文 | 公司观察,作者 | 黄田,编辑 | 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