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拖欠了这么久的工钱,工会帮我要回来了!”当最后一笔5200元欠薪到账时,曾在长沙县春华镇石家冲某工地务工的万海涛对工会满是感激。
一场因工程质量争议陷入难局的欠薪纠纷,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总工会“现场勘查+线上调解”模式下成功化解。县总工会创新“双轨调解”破解欠薪僵局,农民工历时一年终获1.7万元血汗钱。长沙市人社局数据显示,2024年建筑行业欠薪投诉中37%涉及工程质量问题。该案例为新型劳资纠纷提供了解决范本。
“施工偏差”成欠薪借口
农民工维权陷僵局
2024年2月至5月,万海涛在湖南某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长沙县春华镇石家冲一工地务工,工作内容为木工装修。完工后,该公司拖欠其工资32200元。虽经当地劳动监察大队介入追回10000元,但剩余22200元一直未支付,万海涛多次讨要未果。
一通“12351”电话,架起了调解的桥梁。
今年3月,长沙县总工会收到12351工单后,立即指派调解员介入。调解员第一时间与万海涛和该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联系,详细了解具体情况,梳理双方诉求和争议焦点。
“我是按照规范施工,偏差不是我的原因!”面对调解员,万海涛拿出相关工作凭证,有些委屈。但企业方却态度强硬,认为其施工的房梁及门面存在偏差,工程质量不达标,且以万海涛未经验收即离场,拒绝支付22000元工资。双方各执一词,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工会带着专家现场“找真相”
“责任分担”达成共识
面对困局,长沙县总工会提出方案:现场勘查+线上调解双轨推进。
为进一步查明事实,长沙县总工会邀请建工领域专业人士及案件双方当事人来到争议工程所在地,经专业人士实地勘查,听取双方对纠纷详细情况的说明,最终确认房梁及门面施工存在偏差。虽无法明确判定该偏差是否由万海涛的木工施工直接导致,但也无法排除因万海涛施工问题的合理怀疑。
“即使存在工程瑕疵,公司以此为由扣除万海涛全部款项缺乏充分依据,且易引发农民工工资支付风险。”在工地现场,长沙县总工会调解人员一边向企业方说明法律相关规定,让企业方态度有所软化,一边也引导万海涛认识到工程可能存在一定问题。
基于现实情况,调解人员提出“责任分担”方案,经过几个小时的调解,最终万海涛同意承担部分可能的维修责任,折抵部分工资,企业方则需履行主要支付义务。现场虽未就具体金额达成一致,但奠定了协商基础。
“云端”推进双方协商
成功兑现1.7万元欠薪
在现场调解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长沙县总工会后续不断跟进协商。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持续与双方沟通,弥合分歧。结合行业惯例、法律规定、工作量、可能的维修成本等,重点就“分担”的具体金额推进协商。
通过线上开展多轮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签订《和解协议书》,约定该公司分期支付万海涛工程款共计17200元,支付方式为2025年4月底支付6000元、5月底支付6000元、6月底支付5200元。长沙县总工会持续跟踪协议履行情况,后经回访确认,企业方已按照协议约定支付全部款项17200元。
“针对涉及工程质量认定等复杂事实争议的案件,我们创新采用‘现场勘查定事实、线上沟通促共识’的双轨调解模式。”长沙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既能够有效固定争议焦点,增强调解说服力,同时线上调解打破时空限制,提高沟通效率,灵活跟进促成最终协议。在过程中,工会调解人员引导双方理性认识可能的责任,避免陷入“全有或全无”的对抗僵局。同时,巧妙设计“分期履行”方案,既确保农民工工资权益得到及时、分阶段的实质保障,最大程度降低其维权成本和生活压力,又缓解了企业的短期资金压力,提高了协议履行的可行性,后续还建立履行跟踪机制,确保调解成果落到实处,成功化解了此次纠纷。
(湖南工人报全媒体记者 罗晓芳)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