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服务行业如同精密的齿轮,既承载着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也推动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鄂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成华丽与湖北宝树堂律师事务所创始人谢喜华,共同探讨法律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坚守与创新。
谢喜华的执业生涯始于对刑事辩护的深刻理解。2016年,他以“宝树堂”为名创办律所,这一名称源自东晋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既暗含四十一岁创业的契合,更寄托着“法治中国有所作为”的期许。如今,宝树堂以刑事辩护为核心,延伸至政府与企业法律顾问、民商事争议解决等领域,谢喜华本人更凭借在犯罪学与刑法领域的深耕,成为湖北省法学会重要学术组织的骨干成员。
面对公众对刑辩律师“为坏人开脱”的误解,谢喜华以专业视角澄清:刑辩律师的立场始终以事实与法律为基准,既非依附被告人,也不附和控方。他以一起文物诈骗案印证了“证据排他性原则”的重要性,更彰显刑辩律师在维护程序正义中的不可替代性。“合法不能向非法让步”,正是这种专业坚守推动了法治进步。
企业经营,首先要防范的就是刑事法律风险。宝树堂所始终聚焦经济发展核心需求,深耕企业刑事风险防控。通过商会联动、挂点服务及法律沙龙提炼行业共性风险;借助企业家座谈等个案研判解析企业个性问题;将法律意识和合规管理融入企业文化,力推“风险前置评估+程序性救济”双轨模式,构建起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应对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帮助企业避开暗礁,实现企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党建引领所建”是宝树堂发展的另一关键词。谢喜华强调,通过“党委信任、企业信赖”的红色律所模式,实现党建与所建的良性循环。鄂州市司法局在此框架下推出“三个坚持”:管行业必管党建,抓业务必抓党建,促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通过“党建入章”“双向进入”等举措,持续推进“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引导党员律师带头服务经济建设、基层治理、参与社会公益,“把服务做进去、把作用带出来”,为新时代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谈及行业现状,成华丽坦言青年律师生存难、中小律所发展难、涉外服务人才稀缺是三大瓶颈。鄂州市通过人才政策托举、法律援助岗位倾斜、破除政府采购门槛等措施,为青年律师提供成长土壤;引导律所走专精特新之路,支持宝树堂等律所形成刑辩、房地产等领域特色;借力花湖国际机场等区位优势,成立武汉仲裁委(武汉国际仲裁中心)鄂州分会,与广州、武汉等律所合作,组建涉外法律服务团队,推动高端业务能力提升。
人才是律所发展的核心。宝树堂以党支部为载体,制定青年律师费用减免、案源优先分配等五项制度,平衡收入分配,解决初始执业难题。鄂州市更将律师纳入市级人才管理,提供生活补贴、购房优惠等政策,一年内律师人数增长20%。
展望未来,谢喜华以“行业真卷、执业真苦、创业真难”概括行业现状,更以“专业筑底气、初心守底线、学习积底蕴”自勉。宝树堂计划在十年内突破五十人规模,二十年迈入百人行列,将党建经验与刑辩品牌推向全国。而成华丽则用“为民、公正、专业”六字,寄语全体法律人:始终坚守法治为民宗旨,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以专业素养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在这场跨越法庭与社会的对话中,法律人正以专业与信仰,书写着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