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杀姐姐,母亲说“没犯罪”
创始人
2025-08-21 22:07:34
0

“我往前走七步,然后你就可以开枪了。”巴诺·比比平静地对自己的亲弟弟说,“但你只能开枪杀我,不许做别的事。”

几秒钟后,枪声响起。第三声后,她才缓缓倒地。又是一阵更密集的枪声,另一名男子也倒在血泊之中。

这是近期震动巴基斯坦社会的一起“荣誉处决”事件,镜头记录了全过程。

在巴基斯坦部分地区,尤其是俾路支省、信德省和旁遮普省,“荣誉处决”依然存在,理由包括“私奔”“婚前性行为”“拒绝包办婚姻”甚至“穿着不当”。动手的,多是至亲;被杀的,多是女性。

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学者、研究“荣誉处决”数十年的塔希拉·汗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套血腥规则是父权经济的畸形产物。在一个以父权制荣誉观为准绳的社群里,这些规则往往被视为必须遵守的生存法则。”

(视频截图)巴诺·比比被枪杀现场

“这是犯罪,是谋杀”

这起震惊巴基斯坦的“荣誉处决”发生在2025年6月初,地点是俾路支省奎达附近的桑吉迪·德加里煤矿区。

巴诺·比比与她的恋人伊桑·乌拉·萨马拉尼,被她的亲弟弟当场枪杀。案发地隶属哈纳·乌拉克警察局辖区,由边防军控制。据俾路支省警方调查,遭“处决”的巴诺·比比与伊桑·乌拉·萨马拉尼,被指控有“不正当关系”。最先开枪的人,是巴诺的弟弟贾拉尔·萨塔克扎伊。

7月下旬,一段完整记录“处决”过程的视频在巴基斯坦网络上迅速传播,激起舆论震动。

画面显示,在一片沙漠中,十余名男子将两人围住。随后,身穿朴素服装、头戴头巾的巴诺手捧《古兰经》走出,将经书交给一名男子。警方证实,男子为贾拉尔·萨塔克扎伊。

贾拉尔·萨塔克扎伊连开数枪,巴诺和伊桑相继倒地,几名男子又向两人密集补枪。尸检报告显示,巴诺身中七枪,伊桑身中九枪,两人均当场死亡。

俾路支省警察局长安萨里指出,两人是被家人以“共进午餐”为名诱骗至案发现场。在此之前,当地一个部落法庭已下达“死刑”裁决。

俾路支省首席部长米尔·萨尔法拉兹·布格蒂介绍称,两名受害者均为已婚,各自育有子女,被控有婚外情。当地媒体报道,两人曾被带至部落首领萨达尔·谢尔巴兹·萨塔克扎伊面前,当场被裁定犯有“不道德行为”,并被处以死刑。警方确认,贾拉尔·萨塔克扎伊代表家族执行了这场“部落审判”。

也有媒体援引警方高层纳维德·阿赫塔尔的话称,部落首领之所以下达“死刑”判决,是因为巴诺的兄弟不满她“未经许可结婚”。在俾路支省许多地区,女性若未经男性亲属许可而私自订婚或结婚,即被视为“玷污家族名誉”。

这段血腥视频在巴基斯坦社交媒体大范围传播后,当地社会活动人士举行集会抗议,要求政府取缔部落法庭这种“与国家法律并行的非法司法系统”。

布格蒂回应称,此案是“一场标志性的司法考验”,誓言将严厉打击所有在法律体系之外运作的非法部落法庭。“无论出于何种理由,任何人都无权以如此痛苦的方式杀害他人并将其拍摄下来。这是犯罪,是谋杀。”

案发后,当地警方逮捕了16名嫌疑人,包括部落首领和巴诺的母亲,但直接开枪的贾拉尔·萨塔克扎伊仍在逃。

巴基斯坦律师、社会活动家贾利拉·海德尔感到疑惑的是,案发地属边防部队控制区,“在这样一个戒备森严的区域,如此残忍的杀戮竟无人察觉”。她直言,这起杀戮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在部落法庭主持下、家族配合下,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的暴力行为。“行政部门是否知情?是否在场?这些问题至今仍未得到答案。”

海德尔指出,在许多地区,“支尔格会议”(部落法庭)实际掌握着生杀大权。“他们可以决定谁必须死,何时执行死刑,甚至用几颗子弹。”而国家对这些地区法治真空的长期放任,正在把“荣誉处决”变成一种可以公开传播的“集体合法化暴力”。

在她看来,凶手家属之所以将视频上传到社交媒体,是为在社区内部“炫耀”暴力行为,借此“重建所谓家族荣誉”。

对于女儿被儿子枪杀一事,巴诺的母亲古尔·比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根据俾路支人数百年的传统”,由家族成员和当地部落首领共同实施的“荣誉处决”。她在另一段视频中称,巴诺曾与伊桑私奔,25天后才回到家中。女儿的死对于“洗清”家族荣誉是必要的,“我们没有犯任何罪”。

“家族荣誉”的枷锁

在巴基斯坦,“荣誉处决”并非个案,而是一种深植于社会结构的系统性暴力。有统计数据称,平均每天有超过一名女性遭“荣誉处决”。

根据巴基斯坦人权委员会(HRCP)发布的数据,仅2024年,全国范围内已报告至少405起所谓“荣誉谋杀”案件,其中绝大多数受害者为女性。而据另一家监督机构可持续社会发展组织(SSDO)统计,在俾路支省通报的32起案件中,仅有1起最终获得定罪。

塔希拉·汗出生并成长于巴基斯坦中部旁遮普省萨戈达市一个保守的家庭,童年时常听到一句巴基斯坦谚语:“失去财富无妨,失去健康可惜;失去荣誉,则一无所有。”

数百年来,在巴基斯坦部分地区,荣誉是家族最看重的,决定着家庭在社群中的地位与声誉。对女性而言,这种负担尤为沉重。集体荣辱观限制了她们的行动自由、选择权及自主权。

塔希拉·汗指出,所谓“荣誉处决”,并非法律术语,而是根植于将女性贞洁与家族“边界”牢牢绑在一起的社会观念。受害者往往是拒绝包办婚姻、提出离婚、自由恋爱甚至仅仅与异性交谈的女性。在某些社区,这类残忍的杀戮行为反倒被视为捍卫男性尊严的“勇敢之举”。

在很多乡村地区,男孩自幼被灌输“你是一家之主”的观念,照顾和监管女性被视为天职。在父权体系下,守护女性贞洁和清誉成为代际相传的使命。即便父亲去世,这份责任也由兄弟、堂兄弟或表兄弟继承。一旦家族中女性触犯“边界”,拒绝参与“荣誉处决”的家庭,往往会遭遇邻居与亲族的持续压力。

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的相关调查显示,约40%巴基斯坦人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荣誉处决”是合理的,其中30%认为“通常合理”,9%认为“有时合理”。2022年,巴基斯坦真纳大学国立心理学研究所的报告进一步指出,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更倾向于认同此观点,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支持这种暴力行为。

在《超越荣誉:与荣誉相关暴力的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一书中,塔希拉·汗解释称,“荣誉处决”不可简单归因于文化或宗教问题,必须置于历史、社会结构和经济的长时段背景中理解。这种“荣誉”嵌入家庭与社区,深受生产关系、财产制度和权力体系的制约。

经济因素首先决定了哪些行为被视作“越界”。土地所有权、继承规则、嫁妆及婚姻交换,使女性的婚恋选择直接影响家族财产与阶层边界。在一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乡村,女性自主婚恋可能引发土地流转与家族联盟的动摇风险。因此,“维护荣誉”被塑造为一种集体防御策略,通过惩戒所谓“羞辱”行为,维护经济利益与族群关系的稳定。

资深妇女权利研究员希瑟·巴尔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这一切都源自“女性是财产”的观念,“你想对你的财产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这导致很多在相关案件中遭“处决”的人被掩盖为自杀或失踪,极少进入正式的司法调查与审判程序。

“既握有刀,也握有赦免权”

2016年7月,穆罕默德·瓦西姆·俾路支承认杀害了被誉为“巴基斯坦版金·卡戴珊”的姐姐坎迪尔·俾路支,理由是她“给家族带来了耻辱”。在镜头前,他甚至为此感到“自豪”。

当时,年仅26岁的坎迪尔因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发布大尺度照片、评论和视频而走红。家住旁遮普省木尔坦市的她自称“现代女权主义者”,在社交平台上拥有几十万粉丝。

瓦西姆在案发几天后被捕,承认在家中给姐姐下药,然后勒死了她,“因为她给俾路支族人带来了耻辱”。“让朋友们分享她的照片和视频,对我来说太难以承受了。女孩生来就应该待在家里,遵循传统。但我姐姐从未如此。”瓦西姆说。

这起案件引发麦当娜、卡戴珊等多国名人以及公众的强烈谴责。时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直言:“所谓‘荣誉处决’根本没有荣誉可言,应该称之为恐怖行为。”

案件发生后,巴基斯坦政府通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反荣誉处决法》,明确规定:即便受害者家属表示原谅,法院仍必须依法判处凶手终身监禁(25年)或死刑。这项法案,给巴基斯坦关于“荣誉处决”的法律漏洞打上了一个重要补丁。

在20世纪90年代初,报复和赔偿法令被写入刑法,将谋杀视为可和解罪行。按照该制度,受害者家属可以通过获得赔偿赦免凶手。但在“荣誉处决”案件中,因为加害者多是至亲,这意味着家族“既握有刀,也握有赦免权”。

2004年,巴基斯坦国民议会通过《荣誉处决法》,首次将“以荣誉为名的杀戮”明确定为刑事犯罪。但该法只是对《刑法典》第302(c)条的修订,依然保留了家属宽恕的余地,未能彻底堵住法律漏洞。塔希拉·汗认为,法官在量刑时仍可基于“无暴力前科”等理由酌情减刑,再加上偏远乡村和部落地区执法薄弱,部落“支尔格会议”等体系暗中运作,依旧为行凶者提供庇护。

法案实施两年后,巴基斯坦《黎明报》社论指出,“荣誉处决”案件数量仍以令人不安的速度攀升。社论援引人权委员会统计,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间,“荣誉处决”案达737起。

2022年,瓦西姆获释,再次激起保护妇女权利团体的愤怒。律师透露,瓦西姆撤回供词,且父母公开表示原谅后,上诉法院予以释放。《像她这样的女人:坎迪尔·俾路支的短暂一生》作者萨纳姆·马希尔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承认杀害亲姐姐的男人,在女性无法自由生活的国家重获自由。”

“没有真正的执法,只有沉默”

针对此次俾路支省的“荣誉处决”事件,巴基斯坦参议院人权委员会公开谴责,呼吁严惩非法组织“支尔格会议”的召集者。多位议员表示,如果“平行司法体系”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法外暴力将进一步在全国蔓延。

“虽然现在舆论沸腾,但就像以往每一次一样,这种关注很快会消散。”贾利拉·海德尔表示,“在许多地区,没有明确公文,没有司法程序,也没有真正的执法,只有沉默。”

海德尔指出,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在国家治理力量薄弱的区域,部落体系填补了真空地带,但这种“替代秩序”往往建立在血统、权力与恐惧之上。“真正的问题是:国家为何允许它(‘支尔格会议’)存在?”

塔希拉·汗也认为,尽管相关法律已颁布,但在实际执行中仍障碍重重。法律漏洞依旧存在,社会压力巨大,保护机制缺失。目前,巴基斯坦警察队伍中男性居多,且普遍缺乏对女性受害者的同理心。一些地方虽然设立了妇女警察局、性别保护机构和一站式援助中心,取得一定成效,但此类机构仍然稀缺且影响有限。另外一个严重问题是女性医疗与司法服务人员短缺,大量女性难以获得基本保障和援助。

巴基斯坦律师兼活动家伊曼·马扎里指出,很多受害者面临沉重的经济和社会压力,几乎无路可逃,只能忍受持续虐待。法律学者兼社会活动人士赛义德·米克达德·迈赫迪也表示,调查不力、起诉失败、证人态度敌对,这些都成了司法公正的障碍。而“家庭关系使案件更加复杂,亲属常在庭外调解,破坏法律程序”。

近年来,俾路支省等一些地方保守力量上升,甚至出现“开倒车”的势头。2008年,俾路支省有三名女孩因“荣誉处决”被活埋,时任参议员的米尔·伊斯拉鲁拉·泽赫里公开为这种做法辩护,称其为“部落传统”。此外,虽然不少人因“荣誉处决”被捕,但往往风头一过就会被释放。就在巴诺和伊桑遭遇“荣誉处决”数日后,奎达市一名男子以“荣誉”之名枪杀女儿和侄子,随后潜逃。

“60年前,我生活的城市如此;25年前,当我撰写第一本关于‘荣誉处决’的书时,依然如此;我的一生几乎都在与这种现象作斗争……”塔希拉·汗认为,“荣誉处决”案频发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社会枷锁。只有当社会结构和法律制度,尤其是经济体系发生深刻变革时,这类悲剧才可能被真正遏制。

发于2025.8.25总第1201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巴基斯坦的“荣誉处决”风暴

记者;郑立颖

编辑:徐方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体育产业中小微企业服务暨政... 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小微企业把握政策机遇、实现转型升级。8月21日,由北京市...
“免费政策”!客都的烟火气里,... 提起客家,总绕不开一段沉甸甸的迁徙史。 千百年前,客家先民带着中原的烟火气,一路向南辗转,越过千山万...
建元信托卷入4.02亿诉讼二审... 近日,建元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816,证券简称:建元信托)发布临2025-026号《诉...
最高检揭秘侦查起诉日本战犯:赴...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与相...
因买卖合同纠纷,福建省三明西城...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福建省三明西城机械铸钢有限公司新增一则开庭公告,案由为“买卖合同纠纷”,原告...
光明肉业:子公司河北众旺涉及多... 北京商报讯(记者 郭秀娟 实习记者 王悦彤) 8月21日,光明肉业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河北众旺农牧科技...
因承揽合同纠纷,华夏高科起诉临...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山东华夏高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则开庭公告,案由为“承揽合同纠纷”,原告为...
一个正厅一个副处,两名“蔡光辉... 2025年7月25日,贵州省黔南州纪委监委发布消息称,黔南州贵定县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蔡光辉涉嫌严重...
记者:国米已与朗斯中场迪乌夫谈... 直播吧8月21日讯 据记者雅各布斯报道,国米已与朗斯22岁中场安迪-迪乌夫达成协议。 雅各布斯透露,...
原创 俄... 俄军突然从红军城北部神秘撤离,摸不清头脑的乌军赶忙冲入城内,但还没来得及庆祝,温压燃烧弹就撕裂了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