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8月21日消息(记者 王颖 昌思荣)近日,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在其官方公众号上线“信约智行”功能,通过“AI+法律”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合同“智能体检”服务,10秒内即可定位潜在“霸王条款”,助力消费者提前规避消费风险。
据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合同格式条款中,往往暗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陷阱”。成都市市场监管局近期开展的民生领域消费合同格式条款评审规范工作显示,部分企业通过条款设计规避自身责任:某培训服务机构在用户协议中规定“所有线上培训服务内容售出后不支持退款”;某医美机构约定争议解决“由机构所在地法院管辖”;某日用品经营部在网店标注“清仓折扣/不退不换”。市场监管部门指出,这些条款分别属于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负担、排除或限制消费者正当权利的违法违规行为,涉事企业已被责令改正。
为帮助消费者在消费前精准识别不公平条款,“信约智行”功能依托OCR文本识别与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快速提取合同文本并解析语义,结合市场监管部门公开案例库及用户反馈迭代的算法模型,实现对隐性“霸王条款”的精准识别。
消费者使用时,只需通过“成都市场监管”公众号“微互动”子菜单进入“消费合同体检站”,上传合同内容即可享受免费分析服务。系统在定位风险点后,会同步关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相关条款,明确违规性质,并提供协商话术、证据保留方式及投诉渠道指引。
目前,该功能已覆盖购物、餐饮、健身、美容美发等多个消费场景,为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了智能化工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