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有态度 | 结婚22年两儿非亲生案一审:法律如何裁定家庭“谎言”
创始人
2025-08-20 19:26:20
0

淄博男子姜某涛声称结婚22年,离婚后发现两个儿子均非亲生。大儿子姜某泽则公开反驳,称父亲撒谎,指责其受“新娶小媳妇”影响伪造证据。8月20日,该案在淄博市张店区人民法院一审开庭,结果将择期宣判,目前,双方仍旧各执一词,真相尚待法律厘清。

是否亲生,一纸有法律效力的亲子鉴定即可证明。但该案给公众讨论的空间远非如此。

“抚养多年非亲生”的纠纷,不仅牵动当事人情感,也触动了公众对家庭信任的普遍焦虑。血缘与亲缘之间的关系一旦遭到质疑,往往动摇人们对家庭基础的安全感。此类事件也促使社会反思:长达数十年的抚养过程中若存在欺瞒,究竟是道德层面的失信,还是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

目前舆论争议的焦点在于,法律能否有效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尤其是情感付出与经济损失能否得到合理补偿。不少声音呼吁,欺诈性抚养不应被简单视作“家务事”,而应当被认定为侵权。它不仅涉及财产返还,更关乎人格尊严与精神损害赔偿。

但也有观点提醒,在事实未明、法院未判之前,不宜对任何一方提前定性。究竟是恶意欺骗,还是存在其他隐情,仍需证据说话。这类案件考验司法的精细与公正,也考验公众在情感与理性之间的平衡。

无论结果如何,此类案件都再次提醒我们:法律的意义不仅在于惩恶,更在于还原真相、定分止争。它既要保护可能存在的受害方,也须防止任何一方遭受不实指控。只有经得起事实检验的判决,才能真正守护每一个普通人的权益,也让家庭的建立在诚实与责任的基础上更加稳固。

撰文|向玲主编|李锦审核|朱宗威*文章为主编有态度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出品 | 潇湘晨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为公益司法保护夯实法律基础 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检察官在重庆市为明学校与学生交流。新华社发 北京市通州区检察院检察官在...
财经观察:贴息政策“双11”“... 人民网记者 杨迪 乔业琼 今年“双11”,迎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发布后的首个电商大...
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卢东亮主持... 11月13日,省长卢东亮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
欧盟禁购俄能源,匈牙利总理:将...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14日表示,欧盟上月作出的禁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决定“不合法”,匈牙利将起诉欧盟。 ...
中柬老缅泰越六国,将联合打击跨... 据公安部消息,11月14日,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联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部级会议在云...
特朗普:已经书面通知BBC了。... 特朗普:已经书面通知BBC了。认为(关于)BBC的诉讼会很快结束。
电视剧《余生有涯》展现法律公正...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贵州省广播电视局11月14日在京主办的研讨会上,电视剧《余生有涯》获得好评。专家...
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 本报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于尚波)13日,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
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资政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视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
深圳市中心竟有一大片“红薯地”... 你想过吗? 在深圳CBD也能挖红薯? 近日,一场红薯采收活动 受到市民的热烈关注 然而,今天(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