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喆
政策驱动与品牌ESG需求推动再生PET(rPET)行业爆发式增长,我们预计2030年全球需求将达2735万吨。当前主流物理法回收存在原料局限(依赖废瓶片)和产品降级利用瓶颈,附加值低。化学法与酶法技术突破是破局关键,其原料适用性广,转化率高10-25ppts,rPET产品性能高,可解锁千万吨级增量市场,享受10%-35%的绿色溢价,我们预计单吨利润3500-4000元。重点布局化学法/酶法技术的企业将抢占先机。
▍中国主导全球供给,需求近亿吨级。
PET广泛应用于包装(瓶片)、服装(纤维)及新兴领域(光伏背板膜等)。据Global Growth Insights网站,2024年,全球PET市场规模达1185.9亿美元,亚太消费占比41%。据百川盈孚,中国纤维级PET超4,000万吨,涤纶长丝附加值更高;瓶级PET需求刚性,中国消费近900万吨;膜级PET(BOPET)因光伏等应用扩张,中国表观消费量391万吨,2020-2024年CAGR为14.7%。全球70%的PET产能位于中国,2024年涤纶长丝、瓶片等合计产量7343.5万吨,聚酯瓶片出口占比达40.4%,凸显全球依赖。
▍政策与技术创新驱动千万吨级市场,物理法回收技术替代迫在眉睫。
据ICIS,欧盟强制要求2030年PET瓶再生料占比30%(2040年65%),快消品牌再生料使用占比目标提升(如可口可乐25%、达能50%),服装品牌如Zara承诺2030年100%采用再生聚酯。我们预计2030年全球rPET需求将达到2735万吨,而受限于当前的回收技术无法满足高端市场需求。据Plastics Europe,当前全球再生塑料中物理法占比99%,但原料局限于废瓶片(非瓶类PET废料70%无法回收),再生产品呈现降级利用趋势(如瓶→纤维),特性粘度下降导致附加值低。物理法回收转化率仅70%,单吨生产成本较高,毛利率不到5%。
▍聚焦化学法/酶法PET回收,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据《废旧聚酯化学回收研究进展》(王家伟、陈延明、李良等,2022),化学法PET回收原料适应性广(可处理废布料、薄膜),再生品可达食品级,可享受25%-35%的绿色溢价。我们测算化学法和酶法rPET毛利率可达到50%,单吨利润3500-4000元。据再生PET新视界微信公众号,成发科技(能特科技关联企业)规划60万吨BHET产能,通过乙二醇解聚工艺降本15%-20%,单吨净利有望达到3500元;天富龙正推进化学rPET产业化。据纺织导报网,酶法rPET转化率超95%(较物理法提升25ppts),可处理剩余70%物理法无法回收的混杂废料。国内源天生物布局10万吨酶法rPET产线,万凯新材携手Carbios建设5万吨酶解工厂,突破原料瓶颈。
▍风险因素:
政策端执行力度不及预期风险;回收PET粒子供应不稳定风险;化学法、酶法工艺存在泄露与环保风险;化学法、酶法工业化进程不及预期风险;化学法、酶法成本控制不及预期风险;再生PET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下游客户获取不及预期风险。
▍投资策略:
在全球循环经济政策强力驱动与消费品牌ESG承诺刚性需求的双重加持下,rPET行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机遇。当前主流的物理回收法存在显著瓶颈,破局之道在于技术革新,而化学法与酶法回收代表了行业的未来方向。聚焦已开启产线建设,具备先发优势的化学法rPET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优选高潜力酶法rPET生产企业,看好未来发展空间。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8月18日发布的《能源化工行业再生PET行业深度报告—政策驱动循环经济,再生PET价值跃迁》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
来源:券商研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