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娜)昨天上午,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国家民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关情况。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马利怀表示,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重要方面。他指出,“十四五”时期,推动统战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我们着眼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不断完善知情明政、协商反馈等机制,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建言资政,为科学决策、有效施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平台,也为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制度和法治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宋锐介绍,“十四五”时期,人大工作取得新的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据了解,2021年3月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35件、修改法律62件次,通过有关决定、决议34件,进一步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维护国家安全所急的法律制度,让每一部法律都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宋锐表示,全国人大还深化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有序参与。2021年3月以来,共有127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收到40多万人次提出的119万条意见建议,其中很多意见建议得到了研究吸纳,体现在有关立法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了5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立法听取民意“直通车”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基础。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胡衡庐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国政协深入协商服务科学民主决策,共举办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等各类协商活动279场次,协商议政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马利怀进一步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5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等10个主题开展重点考察调研,通过调研协商座谈会、“直通车”等形式提出意见建议400余件,为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有力参考。
据悉,一大批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府、政协任职,积极反映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建议。2023年换届时,有791名党外人士担任全国人大代表,1320名党外人士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还有不少担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组成部门,以及省级、市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职务,政治参与渠道不断拓宽。
“支持党外人士担任各级人大、政府、司法机关领导职务,参加国家政权建设,并在人民政协中发挥重要作用,彰显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马利怀说。
记者还了解到,“十四五”时期,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了新成效。国家民委副主任段毅君介绍,2020年到2024年,五个自治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总和从60129亿元增加到83766亿元,年均增长5.6%,其中西藏和新疆的年均增速分别是6.1%和6.0%。“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